□寶雞市政協
據鳳縣政協反映,目前,各地已將產業扶貧置于脫貧攻堅的重要位置,但扶貧產業發展中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產業立項風險。二是項目實施風險。三是自然環境風險。四是市場波動風險。五是技術管理風險。六是集體經營模式風險。為此建議:
——構建全省產業扶貧信息服務體系。由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牽頭,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貧困戶、專業技術公司共同參與,搭建專業化、綜合性的全省產業扶貧信息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供氣候變化、農產品市場供求、農產品價格走勢、農業生產技術、產業扶貧政策等方面信息。
——完善降低產業扶貧風險模式設計。對扶貧產業同質化帶來的風險,借鑒“新型主體+貧困戶”產業脫貧模式,引入保險降低風險損失,由各級財政出資進行適當補貼或者再保險;可通過配套深加工項目等予以化解,深加工項目有了規模支撐,,容易獲得原料成本優勢;對因原材料價格波動問題,可采取整合相關項目資金,財政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和施工單位優化建設方案等措施予以解決。
——健全扶貧企業篩選和監管機制。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健全扶貧企業篩選標準與程序,真正把有較強社會責任感與抗風險能力企業篩選出來,引導企業充分發揮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脫貧作用;加強對參與產業扶貧企業的監管,對農業訂單合同條款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審查,制止有損農戶利益的“霸王條款”;對損害農戶合法利益的企業,一律納入失信企業名單并向社會公示。
——務必嚴守產業開發生態底線。堅持產業扶貧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各方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雙贏產業扶貧模式。將生態影響作為扶貧產業項目選擇與績效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對任何不符合環境標準項目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好的項目給予重點扶持。
——建立健全風險分擔機制。應將當地主要扶貧產業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設立產業扶貧風險補償基金和對貧困農戶實行最低價政策;落實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將農村低保的兜底保障作用落實到位,防止貧困農戶因經營失敗而陷入生活困境。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