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晶
“規上企業是工業發展的火車頭,稅收貢獻的主力軍,帶動就業的橋頭堡。”西安市政協委員王旭鵬說,加快培育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于建設大西安、實現追趕超越有著重大意義。
6月20日,西安市政協召開十四屆十九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快培育壯大規上工業企業,推動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協商,針對目前西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建言獻策,協商破題。
規上企業需要詳細分類
“實際上,規上工業企業的發展現狀分化很大。”王旭鵬說,有像三星這樣世界五百強的大型跨國集團,自成體系管理十分規范,品牌認知度高,資金充裕,場地充足;也有像偉京電子這樣的,剛剛跨過規上門檻的本土企業,缺乏資金,沒有自己的場地,品牌認知度也不高。
“這樣造成對規上企業的服務過于粗放,所有的政策一刀切,但實際上企業之間的狀況差距很大。”對此,王旭鵬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主導,對西安市規上企業進行詳細分級、分類的基礎上,依據不同級別和種類的切實需求再配套相關政策。
以產業聚集帶動園區轉型升級
西安市政協在調研中發現,西安市規模以上企業少、大企業大集團少等現象,不僅顯示了西安工業產業生力軍在規模、貢獻上的差距和不足,同時也反映了區域經濟抗壓、實體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西安市政協委員栗凱建議,可以按照“布局集中、主業突出、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的原則,加快各類生產要素向開發區、工業園區聚集,加大西咸新區、“四區一港兩基地”和渭北工業區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國家級開發區、產業基地重點發展3-5個主導產業,區縣工業園重點發展1-2個主導產業,以產業集聚發展帶動工業園區轉型升級。此外,還要適時對開發區進行優化整合,使開發區從產業聚集向能級提升轉變,形成“定位明確、產業明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開發區產業發展新格局。
挖掘優勢打造西安特色產業
針對本土規上企業數量偏少,工業產業稍顯薄弱的問題。西安市政協委員唐皓晨表示,扶持本土工業企業發展,發展屬于西安的特色產業,完善產業鏈將是未來促進西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唐皓晨說,西安市科研院所林立、科教資源豐富、軍工發達、交通便捷,這都是西安的區位優勢,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補短板、重創新。”唐皓晨表示,隨著西安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打造出創新創業的西安工業產業綠色生態為時不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