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書升
“歐書記在沒在?”“歐書記怎么沒在?”“歐書記怎么沒給我們開會?該不是調走了吧?”……這一幕發生在2018年12月22日,當時寧陜縣金川鎮小川村正準備召開貧困戶大會。大會開始前,貧困戶陸續趕到會場,大家關切地詢問“看沒看到歐書記”。
群眾口中的歐書記,就是寧陜縣政協常委、駐小川村第一書記歐能高。按照歐書記一貫的工作作風,每次召開群眾大會,他都會提前認真準備好講稿,早早在會場等著大家。
這位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歐書記的人,為何如此讓群眾牽掛?
領導重托“不能走”
2017年,年滿55歲的歐能高,從寧陜縣政協經科委主任崗位退居二線后主動請纓,來到縣政協包幫的金川鎮小川村擔任第一書記。時至全省大范圍開展精準脫貧數據清洗,為了確保小川村扶貧對象精準,駐村伊始,他走家串戶開展調研,一一核實情況。經過大量細致的工作,小川村準確上報了建檔立卡貧困對象。
經過一段時間調研,村里的班子狀況如何,黨員隊伍建設怎樣,農業開發、農業產業發展等情況,歐能高都摸了個一清二楚,連續兩個月走訪群眾,讓他對做好扶貧工作有了思路。
貧困底子摸清了,抓產業促增收是關鍵。面對沒有村級主導產業,歐能高多方奔走,引進社會力量進行幫扶,村上成立了養殖、天麻合作社,破解了產業發展融資難題,小川村率先建立了33.3萬元的互助基金,31戶農戶受益;向30戶發放脫貧貸款133萬元,爭取產業發展財政獎補資金50余萬元。那段時間,歐能高天天守在田間地頭,與種植戶一道整地做壟、澆水施肥。一年來,小川村各項工作有了起色。
2017年底,歐能高駐村扶貧一年時間到了,時任寧陜縣政協主席的吳大芒找他談了一次心,“能不能克服困難,再堅持一下?”考慮到小川村各項工作剛剛起步,歐能高痛快地說:“既然領導這么說,我還是留下來吧。”
面對領導的重托和尚未完成的整村脫貧任務,就這樣,歐能高選擇留下來繼續工作。
群眾挽留“不忍走”
經常性的入戶走訪是歐能高了解群眾思想狀態的“法寶”。每走一戶,歐書記都要拉拉家常,了解一下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在入戶走訪的路上,他還要查看莊稼生長得怎樣。走訪完畢,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收集到的情況記到駐村日志上。
“太感謝歐書記了,要不是他,我孫女就上不起學了。”今年82歲的何承武眼角閃著淚花說。
何承武和老伴育有一兒一女,女兒遠嫁,兒子去世時孫女才兩歲,兒媳離家出走后就沒了音訊。在一次走訪中,歐能高得知何承武的孫女在上高中,因故停發了孤兒補助,他為此先后到有關部門收集材料,為何承武孫女重新申辦了孤兒補助。
2018年,歐能高牽頭在小川村率先集中開展清理生活垃圾、柴草雜物亂堆亂放、裸露人畜糞坑,拆除斷壁殘垣。“三清一拆一改”工作的開展,實現了群眾“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成事”的良好愿景,全村共實施整改農戶30戶,建圈舍、廁所709平方米,拆除斷壁殘垣17處,節約資金40余萬元。
同年10月,因為連日來加班加點,歐能高的高血壓病犯了。原本以為只是老毛病,到醫院去開藥,大夫卻讓他住院治療,原來他不只患有高血壓,心臟也有問題。歐能高的父母得知兒子住院很是心疼,勸他干完了這一年就早點兒回家。
2018年末,寧陜縣政協考慮歐能高年齡較大,加之身體有病,家有95歲的父親和86歲的母親需要照顧,準備安排他回機關。“請求縣政協領導們繼續安排歐書記給小川村當第一書記,他是一位懂農村、懂農業、愛農民的好書記,小川農民也非常喜歡這位書記,心中的千言萬語比不過歐書記在小川走過的千山萬水,歐書記在小川吃了很多苦,把他留下來有些自私,可是小川人民都翹首期盼……”歐書記要回家了的消息一傳出,時任寧陜縣金川鎮小川村黨支部書記胡理楷向縣政協遞交了一份請求書,上面有小川村49名群眾代表自發簽名和按的紅手印。
見此情景,歐能高強忍淚水哽咽地說:“這還能有什么話說?”他又留了下來。
尚未脫貧“不愿走”
“歐書記克服身體不適、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等諸多困難當第一書記,他不求名利深受群眾愛戴。三年來他開遍了小川村所有組的群眾會,走遍了所有貧困戶,大到項目建設小到證照辦理,他都親力親為。他善于調動鎮村干部的工作激情,每一件小事他都認真對待,小川村推不動的工作,有他;群眾思想不通,有他;整治環境臟亂差,有他;項目推不動,還是有他。”提起歐能高,金川鎮黨委書記康厚誼如數家珍。
“歐書記為人謙虛,辦事公道,群眾敬他愛他,更舍不得他走。”小川村原黨支部書記胡理楷說。
“留下來,打贏這場硬仗再走。”歐能高說。2019年,面對脫貧摘帽的關鍵時刻,他再次選擇留在了小川村。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