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界新聞網訊 7月10日,延安市政協副主席劉亞寧帶領提案委、部分委員,就延安城區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開展調研。
通過實地走訪延安市區棗園垃圾轉運站、西北川公園后環衛休息廳、東濱路公共廁所、百米大道環衛車輛作業、酒店餐廚垃圾收運工作等,調研組了解到,延安市寶塔區有2000人環衛工人,他們平均年齡55歲。人工掃保主要負責人行道、綠化帶、山體巷道保潔工作,主次干道全部實行機械化清掃,大大提高了環衛保潔效果和作業效率。
“延安的市容容貌有很大變化,再也沒有那么‘臟亂差’了。”延安市政協委員賀清明說,經過寶塔區城管局對于城區環衛“市場化運營、契約化管理”的探索改革,延安確實干凈整潔多了。如今全國都在關注垃圾分類,延安的垃圾分類也勢在必行。據了解,延安早就在街上設置了智能垃圾分類可回收箱,分為紙張、金屬、塑料及有害垃圾四種分類。居民分類扔垃圾后設備會自動稱重并顯示出來,同時后臺會給居民賬戶相應積分,后期可兌換生活用品。尤其是“煙頭銀行”,吸引了市民的積極參與。“有個市民一家人一個月撿拾了10萬多個煙頭。”按照300個煙頭積1分、20分可兌換1袋面粉的兌換規則,該市民用積分兌換了18袋面粉。
劉亞寧指出,環境衛生是事關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是檢驗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延安城區環衛工作市場化以來,降低了財政投入成本、環衛管理風險、環衛工人年齡、工人勞動強度和衛生反彈頻率。在今后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養市民的習慣和素養,逐步推廣垃圾分類工作。(陳雪)
編輯: 何欣潤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