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旬陽縣政協辦公室副主任楊官賢
各界新聞網訊 (來昌榮 雷文姣) 金元村,聽起來似乎是個“很有錢”的村落。當記者從縣城驅車四五十公里,翻山越嶺,終于到達金元村便民服務中心。本以為已經深入村落中心,剛下車便被告知:“這就是金元村的村口!”
環顧四周,兩邊的山峭如絕壁,山間幾道新修的公路格外醒目,這一切似乎都在告訴大家,這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而這一切,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等一眾人的努力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來自縣政協辦公室的楊官賢便是駐村工作隊的隊長。 用心做事方為正道見到楊官賢,是在旬陽縣趙灣鎮金元村便民服務中心。此時,他和駐村工作隊員們正拿著走訪貧困戶時的記錄材料,討論金元村的扶貧工作所遇到的問題。“讓貧困戶記住你的訣竅就是你要為他們做一件實事,得用心啊!”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一臉嚴肅認真的表情,讓人對他印象深刻。
2018年3月,39歲的政協辦副主任楊官賢主動請纓,從“筆桿子”變身為金元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盡管做足了心理準備,楊官賢還是被金元村貧困程度所震驚:“這個村山大溝深,因為旬河的阻隔,基礎條件非常落后,全村沒有一寸的水泥路,磚結構的房子竟然只有6棟。”回憶起初次進村時的景象,楊官賢仍忍不住感嘆。彼時的金元村,僅有村民自己集資修的幾公里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道路泥濘,兒童上學、村民就醫務工極不方便。
駐村以后,楊官賢和工作隊員們積極走訪貧困戶,詳細了解貧困戶的基本信息、子女上學就業、產業發展以及存在的困難。經過走訪座談,調研論證,制定了《金元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規劃》,他們把目標瞄向“路水電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于是,修路便提上了日程。
一年的時間,在縣政協與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金元村修通4.5米寬水泥路6.36公里,4條3.5米寬到組路12.3公里。金元村村民們心心念念的水泥路終于通了! “四勤“贏得 群眾信任群眾利益無小事”,這是楊官賢的口頭禪,也是他開展工作所堅持的“法寶”。修路期間,建設資金有限,然而部分在外務工的村民突然回來索要修路的占地補償,讓駐村工作隊非常頭疼。
面對這一大難題,”我們要換位思考,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這里好的土地本來就少,占了誰家的地誰都心疼。”楊官賢皺著眉頭講到,隨后,駐村工作隊反復勘測路線,挨家挨戶的上門反復勸說,講政策、說道理,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支持建設,村民逐漸開始理解和支持。
“楊書記,修路把我的連接線挖斷了...我家煙草該覆地膜了,人不夠...”等等,他每天都會接到這些“雞毛蒜皮”的電話,他總是耐心傾聽,及時跟進解決。“楊書記這人踏實得很,跟咱們打交道不像個領導,成天戴著草帽子,曬得黑黑兒的,倒像個莊稼人兒。”住進新房不久的吳阿姨笑著對記者講到。
經歷過八九十年代苦日子的楊官賢可不認為自己是“領導”,他入鄉隨俗,與群眾融為一體,用“腿勤、手勤、嘴勤、腦勤”熟悉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能夠實實在在的幫助他們解決難處,用細心、耐心和公心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得了群眾的信任。 全心投入全力沖刺“大小兒童節快樂!爸爸沒時間陪你們過節,祝愿你們健康快樂成長。”一年來,這是楊官賢微信朋友圈中唯一一條關于家人的消息,其中的遺憾,只有身處一線的扶貧干部才能深切體會。“要把貧困村當成自己的家,才能安安心心的干活兒。”
翻開楊官賢的微信朋友圈,一長串的消息幾乎全是關于金元村脫貧攻堅,圍著火爐和村民們聊家常,拄著木棍在泥濘的道路中前行,盤著腿坐在樹叢里勘測記錄,帶著草帽幫助煙農收拾煙草......這是金元村駐村工作隊的工作常態。駐村以來,他們吃住在村,一線包抓,狠抓通村到組路、兩房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工作,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目前,金元村在產業培育上發展烤煙近800畝、種植大櫻桃約150畝,完成1000畝拐棗建園管護、建成200千瓦光伏電站全負荷并網運行,并成立了金元村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金元盛勞務扶貧公司,產業格局已初步成型,村集體和農戶將共同收益。摘掉“深度貧困村”的帽子越來越有希望!村民的日子也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看著眼前來之不易的變化,楊官賢笑著說:“金元村雖然基礎條件很差,但是村民都很勤勞,只要村際道路通了,產業發展也就不愁了。”脫貧攻堅的決勝時期,楊官賢與所有扶貧干部們都卯足了勁在做最后的沖刺。在不遠的未來,金元村或將真正像它的名字那樣不再貧困。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