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吳軍禮 李昱彤 實習記者 葉睿
除了燕翔洞、中壩大峽谷、后柳古鎮等老牌景區,還有云霧山鬼谷嶺、明清古街、池河金蠶小鎮、楊柳秦巴風情園等諸多新晉網紅打卡地。近年來,隨著全域旅游強力推進,“秦巴水鄉·石泉十美”旅游名片愈加亮麗,這背后就有石泉縣政協發揮的積極作用。
“‘十三五’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旅游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新跨越,有效帶動了全縣經濟增長、城鄉建設、民生改善、脫貧致富和對外開放,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政協必須積極跟進。”近日,石泉縣政協主席程達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做大做強全域旅游文章,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正是石泉縣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生動實踐。
《關于提升熨斗鎮燕翔洞景區旅游品質的建議》《關于加速鬼谷嶺旅游景區建設的提案》《關于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建議》《關于優化旅游環境,規范縣城老街和文化路夜市餐飲價格的建議》《關于構建環線旅游公交網的提案》《關于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助力石泉全域旅游發展的建議》……十三屆石泉縣政協履職以來,把全域旅游作為民主監督視察調研重點課題,引導委員圍繞促進旅游業發展建言資政,及時捕捉和把握全域旅游發展新趨勢,委員們一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金點子”,在加快推動文旅、農旅、商旅、康旅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9月,作為石泉縣旅游領導小組責任組長,程達斌牽頭起草了《關于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農事體驗、度假休閑、健康養生、醫藥保健、登山運動、野外垂釣等新產品,拓展民俗旅游、美食旅游、自駕旅游、研學旅游、地質旅游、探險旅游等新業態,推行景區帶片、景點帶村、企業帶戶、服務帶人的“四帶”模式,讓“鎮村園區變景區、農舍變旅舍、產品變商品、農民變導游”,助推旅游扶貧,促進創業就業。“截至2018年底,‘四帶’模式已經帶動951戶2555多人脫貧摘帽,占脫貧總人數的25.9%,帶動參與旅游業創業就業近2萬人。”程達斌欣慰地說。
除了跳動的數字反映出喜人的成績,前不久,石泉作為我省三個入圍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單位之一的喜訊,讓全縣干部群眾更是倍感振奮。有委員感慨地說,政協工作不是虛的,就看怎么干得實,“有為才有位,有位更須有為”真是一點不假。
為了更好地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促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石泉縣政協不僅邀請專家和老委員、老政協工作者為新委員上課充電,還創新推出了“五個一”機制,鼓勵委員在履職實踐中探索創新。
“一年至少參加視察調研一次,報送社情民意信息一條,提交提案建議一條,包聯貧困對象一戶,推出一項創業或創優成果。”程達斌說,在石泉縣政協,每位委員年底都要提交《“五個一”履職實踐情況報告書》,縣政協實行考核通報,“要完成好這份‘委員作業’,可不是‘紙上或嘴上功夫’就能做好的,必須做好‘功課’練好‘內功’。”
2018年以來,石泉縣政協審查立案的委員提案及報送的社情民意信息,全部被縣委納入書記民情“三本賬”和政協黨組書記“三本賬”制度管理,并由縣鎮兩級黨委和政協黨組書記親抓親督,加大了提案及信息辦理落實力度,取得了提案信息辦理實效。程達斌說:“縣委書記擔任縣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提案承辦單位的反饋信息、辦理進度、落實結果都反映在年終考核中。這樣一來,既避免了提案信息辦理‘重答復輕落實’現象,也減少了提案者‘被滿意’的問題。”
“在總結經驗基礎上找準定位、有效履職,在立足崗位基礎上發揮作用、創新創優。”程達斌介紹說,石泉縣政協為了補齊履職“短板”,讓民主監督實務化,還積極探索民主監督新形式新途徑,向全縣黨政部門和窗口單位選派民主監督小組和民主監督員,進一步督促相關部門改進作風、優化服務、依法行政。“推動民主監督工作由分散性監督向有組織性監督轉變、由形式化監督向實質性監督轉變、由臨時性監督向常態化監督轉變,為政協委員履職搭建好平臺。”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