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民政協70年的光輝歷程,石泉縣政協自成立以來,歷屆政協領導、政協工作者和政協委員認真履行政協職能,為推進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了不懈努力,為石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革命事業如同一場“接力賽”,需要一代一代接力前行。政協事業進入了新時代,石泉政協接續到第十三屆,如何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的接續好這個“接力棒”?石泉縣十三屆政協在繼承和發揚歷屆政協積累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政協實際、堅持創新發展,著眼履職作為、著力強基固本,堅持從政協自身建設抓起,緊緊圍繞“增強政治定力、提升履職能力、凝聚發展合力”的工作定位,展現出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作為、新氣象。
石泉縣政協加強政協民主監督工作
堅持思想引領,確保政治定力更加強起來
堅持和服從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人民政協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更是做好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政治保證。縣十三屆政協持續不斷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對黨絕對忠誠、對事業絕對忠勇、對人民絕對忠厚;始終堅持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把政協工作放在縣委和縣政府工作大局中謀劃和開展,做到與縣委在思想上同心、在目標上同向、在工作上同步。
堅持雙向發力,確保履職效果更加實起來
“知責有為,在追趕超越的實踐中大顯身手”,這是縣委對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具體要求。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積極地在資政建言、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
建言資政務實。本屆政協履職以來,先后圍繞追趕超越、脫貧攻堅、教育衛生、營商環境、文化旅游、蠶桑產業、新民風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和“搶住大好機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等20余個縣委縣政府正在謀劃的重大決策、正在實施的重大戰略、正在推進的重點工作及群眾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和面臨的大好機遇這“四重一大”重點課題組織調研視察、專題協商,向縣委縣政府提交20余份調研視察和協商報告,提出的近百條有識之言、可用之言、眾智之言得到縣委縣政府采納,有力有效地促進了相關政策的落實、相關工作的推進和相關目標的實現。如作為鎏金銅蠶出土地,縣政協抓住北京“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機遇,在北京高峰論壇結束后的第一時間組織開展“絲路之源”建設專題協商建言,圍繞“五個融入”,就我縣如何搶抓重大機遇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形成了立足實際、務實易行的“絲路之源”建設“十個一”意見建議,引起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并迅速作出部署,從領導機構成立、專業團隊組建、建設方案優化、文化品牌策劃、地理商標申報、金蠶小鎮建設等方面抓緊實施,目前金蠶小鎮建設已初具形態,“絲路之源,十美石泉”品牌越唱越響。
石泉縣政協加強政協委員業務培訓
協商監督扎實 近年來,縣政協堅持問題導向,瞄準薄弱環節,緊緊抓住廣大群眾關注關切、普遍反映的熱點問題,通過監督視察、提案督辦、社情民意等方式實施民主監督,促進工作落實,化解社會矛盾。如針對中省扶貧工作成效考核中反饋的“五大問題”,縣政協聚焦具體問題開展視察,剖析了“五大問題”的成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意見,更好地促進了中省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工作的有效落實。又如水、電、氣供應保障是重點民生保障工程,涉及千家萬戶生活需要,一度時期,群眾反響較大,縣政協對此高度關注并及時開展專項監督視察,《視察報告》送到縣委政府后,縣委書記迅速批示到相關部門,縣上涉及到水、電、氣的相關部門和企業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整改,贏得了群眾好評。
堅持勇于創新,確保政協工作更加活起來
創新建立制度體系 為積極適應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推進協商民主和參政議政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激勵和導向作用。本屆政協在履職之初,在全面梳理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修訂和補充完善了《常委會工作規則》《政協黨組議事規則》《政協機關學習、工作、管理制度》《政協委員履職管理辦法》及與之配套的《履職考核辦法》《履職激勵辦法》《管理處分辦法》等政協工作、學習、管理和考核等10余項制度,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合實際、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切實做到政治協商靠制度來保證、參政議政靠制度來規范、民主監督靠制度來落實。
政協黨組召開慶七一表彰會
創新實施“提能”工程 為能夠讓政協工作者和政協委員們真正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十三屆政協通過探索實施“學、講、干、評、考”五字提能工程,不斷提升政協工作者和政協委員的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一是以學提能。除在履職之初組織進行專門培訓外,堅持每周一次的例行集中學習,促進政協干部職工強化自學,靠學習武裝頭腦、豐富知識、“補鈣壯骨”。二是以講提能。充分利用“政協講堂”平臺,讓政協機關干部職工和政協委員上臺演講,收到了練思維、練口才、練膽識、練能力和以學促講、以講提能的良好效果。三是以干提能。為促使政協委員在干中提能,常態化組織委員參與實地調研視察、受派參與民主監督、參與“五個一”履職實踐、參與創新創優創業示范等,使委員們在實地、實際干事中提升履職能力。四是以評提能。通過實行對政協委辦主任的述職評議、對機關黨員的民主評議、對政協委員提案質量的優劣評定等措施,充分發揮政協各專委辦在政協工作中的基礎和保障作用、機關黨員和政協委員的模范和主體作用,使其牢固樹立起能力不足的危機意識。五是以考提能。堅持實行縣政協制定的政協委員《履職管理辦法》及與之配套的《履職考核辦法》《履職激勵辦法》和政協機關《考核辦法》,對政協聯絡組、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履職情況實行嚴格的考核,達到了以考促能的目的。
縣政協參加掃黑除惡宣傳活動
創新搭建履職平臺 探索實施“五個一”。為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委員履職一線的熱情,解決過去少數當一屆政協委員除了參加幾次大會外,不發表一條意見、不提交一件提案和崗位不帶頭、在職不盡責等問題,縣政協在認真總結歷屆政協對委員履職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搭建委員履職平臺,探索創新政協委員“五個一”履職載體,即每名委員當年至少參加一次視察調研、報送一條社情民意、提交一件提案建議、包聯一戶貧困對象、推出一項創新創優或創業成果。“五個一”推出后的近三年來,委員們積極響應,紛紛立足本職崗位,積極地在崗位創優、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等方面謀劃實踐,在提案建議、社情民意等方面深入調研思考、認真收集報送。
與縣政府召開“絲路之源”座談會
創新監督選派制。縣政協不斷創新民主監督的方式方法,拓展民主監督的渠道,通過選派民主監督小組和民主監督員的辦法提高民主監督組織化程度,形成敢于監督、善于監督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按照行業類別劃分,將全縣監督范圍分為司法機關、政務服務、行業窗口和民生保障四大類,首期選派了46名政治素質過硬、參政議政能力強、為人公道正派、樂于服務群眾的政協委員作為民主監督員到28個受派單位,組成司法監督、政務監督、行業監督、民生監督四個民主監督小組。文件以縣委、縣政府和縣政協“三辦”聯合印發,以利于支持選派的監督員大膽監督建言,以利于督促相關部門和單位自覺接受監督。民主監督選派制對于推進民主監督工作實現由分散監督向有組織監督轉變、由形式化監督向實質性監督轉變、由臨時性監督向常態化監督轉變的“三個轉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丁繼軍 劉淦)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