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村有這樣一位老黨員,他今年67歲,黨齡48年,部隊當過兵,干過村干部,既是搞農村工作的一把好手,又是帶動群眾致富的一把好手,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致富帶頭人。
圖為文期義(左二)走訪群眾。
來自縣政協的第一書記說:“老文致富能力強,群眾威信高,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好黨員,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踐行者,村里多一些這樣的黨員,鄉村振興一定能早日實現!”
“好家風不能丟”
文期義經常對家人說:“文家在天星村是個大姓,人口約占全村人口的 1/5, 要自覺遵守《文氏家訓》,帶頭管好每個家庭,用好家風帶動好村風。”
2017年,天星村建立健全了“一約四會”,文期義成為第一屆村民道德評議會成員之一,在每年召開的村民道德評議會上,他都直言不諱,“評”的讓人心服口服。
曾經的被評議對象文上炎說:“對于文主任的評議我完全接受,因為他們的家里帶頭做到了。”在村“兩委”和幫扶干部的幫扶下,文上炎家里的環境衛生好了,自己也主動到村里搞的辣椒種植示范園認領了5分地,脫貧后的生活有了奔頭。
不僅如此,但凡鄰里左右有家庭矛盾和糾紛的,也都愿意請文期義協調解決,因為大家都信任他會公正處理。
“發展生產才能致富”
走進文期義的家里,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感覺油然而生。他雖然已年近七旬,但是“莊稼人”的勤勞吃苦、“當兵人”的務實肯干始終沒有丟。
他很有經濟頭腦,60歲以前,主要靠養蠶發家致富,每年基本上都能養蠶5張;60歲以后,他又發展養豬,每年出欄20頭以上。由于子女都在外,這些事都是他們老倆口“包辦”,也帶動了附近村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只要有利于群眾脫貧增收的事,我們都要大力支持。”對于村里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他也很熱心,多次在黨員大會上力挺產業發展。而且,在種植發展中藥材、蠶桑等遇到困難時,他帶頭深入群眾中間,幫助村“兩委”做工作,為產業的順利開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做黨員的本分”
2018年7月,天星村4組的通組路項目通過批準,但因為部分村民訴求過多,遲遲不能施工。鎮村領導把調處工作交給了當時已離任的文期義。
“為大家服務是我們做黨員的本分。”沒有推脫,沒有借口,文期義干脆利落的接過了任務。經過他和村組干部深入細致的工作,提前完成了協調工作,使得該項目提前半個月完工。
2017年以來,正值該村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文期義積極響應村黨支部號召,克服家庭和身體重重困難,始終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一名黨員的使命任務,全力支持和協助村“兩委”開展工作,所負責的各項工作都取得較好成績。
該村黨支部書記方世康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說:文期義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政治上堅定,思想解放,一心為公,行動有力,與現在很多“等靠要”形成鮮明對比,我們的黨員群眾尤其是年輕黨員都應該向這樣的老黨員學習。(姚富軍)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