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姣姣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圍繞“創新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主題,近日,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赴渭南、韓城等地開展專題調研。調研中,兩地在加強素質教育方面的一些新探索,引起了委員們的關注。
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作為一所新建的現代標準化小學,我校將辦學目標、教育理念與韓城地域文化鯉魚躍龍門故事相結合,凝練出學校‘靈躍’主題文化。”韓城市新城區第六小學校長劉紅閣介紹說,學校依托“靈躍”文化,采用豐富多樣的活動方式,扎實開展“八禮”教育,實現了“靈動、活潑、陽光、自信、知書、明理、善思、敏行”的育人目標,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靈小孩”。
劉紅閣解釋道,學校從儀態、言談、行走、儀式、家庭、學校、課堂、外出等八個方面制定了《新城區第六小學學生八禮》教育課程,編成了瑯瑯上口的兒歌,對學生進行教唱,同時,各學科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滲透養成教育思想,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
委員們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只有深化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才能優化學校的育人環境,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培養各有所長的學生
“近6年來,我縣堅持在小學段推行‘綠色評估’,該項評估方案在我省尚屬首例。”大荔縣副縣長劉丁介紹說,大荔縣小學綠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方案堅持學生全面發展,推行等級評價,其中學業水平權重比例0.5,學生綜合素質0.4,教師專業發展0.1。
據劉丁介紹,每學年,大荔縣采取隨機抽樣方式到各校進行拉網式抽樣現測,現測內容包含“閱讀能力、運算能力、英語口語交流、歌曲演唱、繪畫、體育運動、實驗操作”等,占到了縣對校教學質量綜合評估的40%,此舉有力促進了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從今年起,將在中學段逐步推進綜合評估,徹底改變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
委員們建議,要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創新評價方式,除筆試外,探索實施實踐操作、成果展示、答辨等多種方式,達到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培養各有所長的學生。
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為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構建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教育體系,積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渭南市教育局結合實際,多舉措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工作。
為了強化家校合作,渭南市中小學普遍建立健全了家長委員會,共建立家長學校637所;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家教中心合作,在臨渭區、富平、合陽三縣區試點建設“全國家長學校建設試驗基地”;建立家庭教育新媒體服務平臺,免費向全市家長推送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視頻、微課、圖文等資源。
此外,渭南市還成立了渭南電視臺教育頻道、渭南日報教育周刊,開設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兩微一端”,通過“教育訪談”等特色欄目,向全社會宣傳正確科學的教育理念。
委員們表示,要切實強化“家校”合作,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宣傳科學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