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星
“我談的都是心里話,希望借這次市政協常委會議,把我們小學生家長的心聲傳遞出去,幫助我們解決最頭疼的后顧之憂問題。”與會群眾代表、渭南市渭河小學學生家長馮歌興表示。
10月30日上午,渭南市政協召開五屆十七次常委會議。與以往會議不同的是,此次常委會議聚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協商議題,邀請了5位群眾代表列席會議并提出意見建議,馮歌興就是受邀群眾代表之一。
邀請群眾代表走進政協常委會,是渭南市政協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人民政協履職全過程,貫徹省政協“雙走進”要求的實踐之舉。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國家要求、群眾期盼,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工作均衡健康發展,在連續幾年調研的基礎上,經渭南市政協主席會議研究,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今年的議政性常委會議題進行專題調研協商。
為了確保建言質量,5月下旬以來,渭南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會同農工黨渭南市委會、渭南市教育局組成調研組,深入市縣區13所中小學校實地調研,聽取市區兩級政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開展情況匯報,邀請教育、發改、財政、人社等相關部門及各學校負責人、教務管理人員、教師等與委員一起座談討論,并隨機走訪了26位教師、37位學生、19位群眾及家長,召開了3次座談會,多方征詢意見建議。8月,調研組又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黑河、伊春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
“孩子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不匹配,家長在崗孩子無人接,這一‘四點半難題’,是渭南眾多家長面臨的困境。”馮歌興在發言時建議,希望解決好小學放學后學生校內托管問題。
渭南市政協常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馬四虎建議,應充分利用管理、師資、場地等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管理責任,發揮公立學校主渠道作用。
“開展中小學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具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臨渭區渭河小學校長李福利圍繞課后延時服務提出了具體建議。
針對目前青少年“感恩教育”“尊重教育”“合作教育”“友善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缺失,渭南市政協常委、渭南日報社欄目部主任張曉玲認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斷增強中小學德育的時代性、規律性、實效性。
如何形成一大批扎根鄉村優秀教師,真正促進教師隊伍建設與教育均衡發展相統一,渭南市政協委員、民盟渭南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陳曉燕建議,應在各類評優中合理完善組織模式,吸納多方意見,綜合觀察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同行評議。
“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要求。”渭南市政協委員、市委黨校教授雷轉運從深化思想認識、深化教育改革、振興鄉村教育、加強課程均衡、防范不良傾向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建議。
“義務教育不均衡的重點難點在于鄉村教育和民辦教育”“要把做好校際間師資均衡配置作為重點,要更加注重教育的內涵發展”“改擴建學校添置設施設備需大量資金,需要多支持”……與會政協委員、校方代表等踴躍發言,積極建言獻策。
渭南市副市長高潔積極回應熱點關切,表示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吸納此次專題調研的成果和協商建議,加大教育投入,確保調研成果有效轉化運用,全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教育。
“近年來,渭南市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突出特色發展,改善辦學條件,均衡教育資源,成效顯、亮點多。要提高思想認識,著重在優化學校布局、緩解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加強校長培訓上下功夫,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渭南市政協主席吳蟒成表示,市政協將發揮人才智力密集優勢,繼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多提有價值、可操作的真知灼見,助力渭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