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榮何欣潤
“基層調解工作在平安陜西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工作值得肯定。”“小崗位發揮大作用,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和事佬調解室值得大力推廣。”……11月12日,當省政協平安陜西建設三級聯動民主監督調研組來到延安市寶塔區棗園派出所調研時,“張思德義務調解隊”讓調研組成員眼前一亮。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就是棗園,在這里,毛澤東同志為追悼張思德同志發表了著名的《為人民服務》演講,從此,為人民服務成為共產黨人的精神指引。
作為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多年來,棗園派出所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精神指引,不斷探索新時期紅色警務模式。自2006年起,為傳承紅色基因,棗園派出所先后建立了張思德義務調解隊、張思德義務巡邏隊、張思德義務服務隊、張思德義務宣傳隊“四個義務隊”,著力打造新時代“張思德品牌”紅色警隊。
離退休老民警趙學慧在寶塔分局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退休后,被棗園派出所聘請為首席調解員,協調司法所、地方法庭、村委會等部門,與律師、“兩代表一委員”和老黨員等組成矛盾聯調專班,根據不同矛盾類型,采取不同的調解措施,形成了“群眾說事、警官說法、干部聯動”的“兩說一聯”矛盾聯調法。
據棗園派出所教導員齊延峰介紹,截至目前,張思德義務調解隊共調處各類矛盾47起,無一起上訪情況發生、無一起投訴發生、無一起民轉刑案件發生,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在洛川縣舊縣鎮,“和事佬”調解室深受當地群眾信任。
2013年,為有效解決矛盾糾紛,舊縣鎮吸納了當地一批了解社情民意、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威望較高的老支書和老黨員,成立了“和事佬”調解室。
舊縣鎮黨委書記趙振鋒說,“和事佬”調解室的出現,消除了大量本地潛在信訪、上訴隱患,化解了民事糾紛,節約了行政和司法資源,經“和事佬”調解室調解,舊縣鎮無一起民事轉刑事案件發生,真正做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有時候,一杯熱茶、一張椅子、一張笑臉就會化解好多矛盾,在我們眼里是小事,但在群眾眼里就是大事!”舊縣鎮“和事佬”調解室調解員荊安民說,雖然調解工作辛苦,全程義務服務,但看著群眾經過調解員做工作,能化干戈為玉帛,心里真是高興。
2017年李珊、王延明、王榜芹交通肇事案造成一死一傷,該案涉及后續治療,賠償總價高達300多萬元。為此,交警隊、法院依法調解多次未果,經“和事佬”調解室介入協調,最終達成由李珊向王榜芹支付住院費、醫療費,王延明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費的協議,雙方接受并執行了協議,未產生后續糾紛。
“這樣的典型案例還有很多,通過‘和事佬’調解室確實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達到了法院司法判決庭前調解未達到的效果。”洛川縣政法委書記王曉宏說,截至目前,“和事佬調解室”累計調解各類糾紛、交通肇事、土地征用、離婚悔婚案件400余起,減少了當事人訴訟,化解了基層矛盾。為此,“和事佬”調解工作機制入圍2017年全國創新社會管理典型案例,并在全縣進行推廣。
王曉宏坦言,目前“和事佬”調解室覆蓋面為60%,但覆蓋面還不夠,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延安市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目前全市共有調解組織2186個、專兼職調解員7424名,覆蓋矛盾多發、群眾關切的物業糾紛、交通肇事糾紛、醫療糾紛、勞動爭議、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領域,累計排查矛盾糾紛17220件,調處成功16704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7%以上。
“目前,因公安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銜接不到位,‘大調解’格局尚未形成,影響了‘楓橋經驗’在延安落地生根。”延安市公安局副局長趙軍政建議,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處理好矛盾糾紛,主動對接居(村)委、群防力量、司法部門等,促成“三調聯動”形成常態工作機制,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
群眾代表曹勇鋒建議,希望政府能在每一個村鎮設立人民調解室,為群眾日常糾紛提供服務,把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層。
調研組成員、省司法廳調研員高智順建議,加大基層司法調解人員培訓力度,全面落實人民調解員補貼經費和以案定補政策,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基金,提高人民調解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積極性。
省政協委員、延安市工商聯副主席樊俊美建議,加大基層司法調解隊伍建設,不斷提升人民調解員的專業化水平,充分發揮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讓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在萌芽狀態。
省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郭明建議,積極發揮基層人民調解員作用,全面探索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效銜接,加大典型調解室的宣傳推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