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杰唐冰
如果把素質教育視為基礎教育的主體,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和包括德、智、體、美、勞在內的學科教育則是其重要兩翼。
“在西安所有中小學中,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課程的學校屈指可數,大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處于‘做報告’階段。”11月19日,剛忙完“西安市中小學首屆科普教育成果展示會”,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會長尚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不掖不藏,從全省實際情況出發,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概括為“三段論”:“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一些心理行為問題嚴重影響到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也給社會、學校、家庭帶來了困擾。其中,就折射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問題。
“在以往的教育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既沒有目標,也沒有教材,更談不上咨詢、輔導。”尚華說。
“要注重對孩子遠大理想的教育”
2015年,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正式成立。學會作為西安地區心理科學工作者發起并自愿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法人社會團體,其主要工作是通過開展學術討論、教育實踐、方法探究,團結廣大心理學工作者,更好地將心理學前沿理論、科學方法用于教育實踐,為繁榮和發展西安地區教育心理學事業貢獻專業力量。
“學校在素質教育當中缺失什么,我們就通過搞一些活動,把這方面進行強化。同時,倒逼學校更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的構成,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和人格結構可能就更完整一點,這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尚華說,教育大綱中規定了一名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情感觀、態度觀等等,但在當前大多數學校仍“以分數論英雄”的大環境下,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忽視。
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成立4年多來,通過與多所中小學以及學生家庭開展合作,舉辦心理講堂等一系列活動,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短板進行“拾遺補缺”。
11月15日,以“科技融入理想創新點亮人生”為主題,由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主辦的“西安市中小學首屆科普教育成果展示會”,就是學會拓展服務路徑,助推學生創新意識提升,推動科普與學校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的實踐新探索。
在尚華看來,對于中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對他們遠大理想的教育,教會他們生存之道、為人之道和求知之道,而不是僅僅讓學生成為一個“知識的載體”。
別出現“5+2=0”的效果
“對于學生的培養,學校的教育是基礎條件,但同步的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尚華指出,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家校合作”,如果學校教育得不到來自家庭的配合,那就會出現“5+2=0”的效果。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其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尚華發現,由于社會節奏的加快、多元文化的沖擊,各行各業的人都多多少少出現了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其中,在中小學生中最明顯的就是厭學情緒越來越大,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越來越弱。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也經常做一些關于心理教育方面的展示活動,或給家長、老師和孩子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培訓,目的是教會他們如何正確面對和化解負面情緒,讓孩子可以快樂健康地學習,同時也預防老師們的職業倦怠,讓他們更多地體驗到職業的幸福感。”尚華說。
“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國式巨嬰’,實際上就是因為孩子成長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而導致的。”尚華認為,孩子心理健康問題一旦出現,那一定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積累。
他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但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評價體系的影響下,學校更多地認為只要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績很高,那么就完成了教育任務,而家長受其導向影響,會拿成績來簡單評判孩子受到的教育方式是否成功。
如何引導家長成為合格者?
“我們通過在學校作家庭教育報告講座,教他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教他們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如果老師和孩子發生矛盾沖突了,作為家長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和方法指導孩子,教給孩子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尚華認為,從實際來說,中小學生習慣的好與壞,道德品質的優劣絕大多數取決于家長的素質。
“因此我們現在提倡開辦家長學校,不定期對家長進行教育,讓家長學會在孩子的每一個階段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是作為家長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尚華提醒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學會從成績上去分析孩子的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心理需要等,避免孩子主體性得不到積極發揮,避免“久而久之,積郁成疾”。
孩子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
“總體來說,我們把每個階段應該培養孩子什么樣品質搞混了。”尚華認為,對孩子來說,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性格,再其次是良好的個人品德,這是一個合格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最后才是知識層面的東西。
“知識浩如煙海是學不完的,只要我們在小學教育階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初中階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在高中階段教會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就可以了。遺憾的是,現在我們卻反過來了。”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學生階段,我們需要從關注孩子的心理層面出發,更多地培養他們的學習品質。”尚華坦言,教學并不是老師教得好,學生就一定學得好。“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它一方面取決于老師的素養,但更多地取決于學生愿不愿意學,只有兩者共鳴了,教育效果才會好。”
尚華將學習品質概括為七個方面:興趣、自信心、責任心、時間管理、情緒管理、意志力和習慣培養。“只要把學生好的學習品質培養出來,再配合好的教學條件,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會有相應的提高,但我們現在90%的老師并沒有這種意識,因此把自己教得也很累。”
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示會明年在西安召開。對學會這些年所作出的努力,尚華更清醒地認為“任重而道遠”。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