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23:15:32 來源:各界新聞網
校內各種措施減負、校外輔導班依舊瘋狂、網上學習也必不可少……盡管給學生減負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但種種現象表明素質教育在實際發展中依然有很多問題。 11月28日,省政協召開“創新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月度協商座談會,并以遠程視頻形式開設分會場,委員們“在線”發言交流,為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建言獻策。
“許多大規模學校體育場地遠遠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基礎設施不達標,社團活動無法開展;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尤其是農村學校,音體美課程往往是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教師專業素養不夠,而且課后服務報酬很難兌現。”漢濱區政協副主席、江北高中校長周裕厚在分會場發言時談到。
為此他建議,把教師直接招聘的范圍擴大為有教師資格證的師范生,特別是音體美教師,專業課程有專業的人來教;把社團活動作為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要把“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個社團活動小組、至少掌握兩門運動技能、至少會一門藝術技能”作為剛性要求,以此推動音美體學科的教育教學。
會議結束,漢濱區分會場的與會人員討論的熱情依然不減,大家邊走邊交流著自己的想法。區政協委員陳彥卿是一位從教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對于本次的協商主題,她感觸良多,“學校應該是孩子學習思考、實踐探索的地方,很多地方‘灌輸式’教學方式依然沒有改善,學生缺乏思考,就需要很長時間去消化吸收,這對于‘減負降壓’而言也是一種阻礙。”
“分數依然在大多數父母心中占據重要位置,給孩子報各種不同的輔導班、培訓班,生怕考試沒有好成績,‘周末’對于孩子來說是個奢侈品。”陳彥卿認為,“家長‘只有上好大學才有好工作’的觀念急需改變,尤其是在倡導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的潮流下,更要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對孩子的未來有一個合理的規劃,讓家長不再焦慮,還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
“留守兒童”和“隔代教育”是農村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導致許多學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學生的厭學情緒、自卑情緒等心理問題也成了教學實踐中的頑疾,同時也是提升農村素質教育的一大阻礙。對此,漢濱區大竹園鎮初級中學校長王俊寧深有體會:“部分學生不愿學習甚至棄學,老師‘請’都請不回來,學生甚至因為學習壓力有輕生的念頭,這就急切需要心理疏導、特色活動等課程排解這類負面情緒。”
同時他還認為,素質教育的短板在農村,農村教育的短板在教師隊伍。因編制、家庭、工資等問題,農村教師的流動性非常大,難以建設出一支優秀穩定的教師隊伍。他建議充分要考慮城鄉經濟發展、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現實差異,著力解決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使其能夠“安教”“樂教”。(來昌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