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政協委員實地調研天麻產業發展
□黃華云
11月26日,嘉陵江畔的陽平關鎮千峰戴雪。小寨子村脫貧戶陳保安坐在火塘邊,一五一十地向幫扶干部算著自家天麻收入賬。算完后他感慨地說:“這兩年,全靠政府扶持栽天麻,我找到了掙錢脫貧的路子”。
據統計,2019年寧強縣天麻產業帶動貧困戶超過9000戶,在燕子砭、陽平關、太陽嶺等天麻主產區,天麻收入占到農戶收入的60%左右。
寧強天麻產業的崛起,不少縣政協委員為此傾注了心血。
寧強縣是天麻優生區。在上世紀70年代,一批科技工作者鉆研攻關,在全國率先取得天麻有性繁殖研究成果。然而,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寧強卻沒有把握住發展先機。
寧強縣民營科技機構不甘落后,縣政協委員張懷榮等“土專家”潛心研究天麻“兩菌一種”和高效栽植技術,使寧強天麻在全國市場保有了一席之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強縣政協委員立足推動“生態立縣”戰略,從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入手,相繼提出培植櫟類資源、提高天麻零代種質量等提案,受到縣上有關部門的關注,天麻被納入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
從2016年開始,寧強縣把天麻栽植技術作為貧困戶勞動技能培訓的重點內容之一,全縣開辦培訓班100多場,培訓貧困戶約5000人。2018年11月第六屆全國天麻會議在寧強召開,縣政協委員發現,與湖北、云南等地天麻主產區相比,寧強存在明顯差距。為此,多位縣政協委員聯合開展調研,提交了加快天麻品種選育、加大新栽植技術推廣、保護寧強天麻品牌、建立天麻交易中心、制定天麻產業發展規劃等系列提案。
重建天麻研究機構,編制寧強天麻發展規劃,加強天麻產業技術攻關,積極保護寧強天麻品牌,加大寧強天麻宣傳力度……寧強縣委、縣政府把《關于切實做強寧強天麻產業的建議》作為督辦提案,以堅實的腳步,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天麻產業發展。
寧強天麻產業采取“科研+科技培訓+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加工”發展模式,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如今,寧強擁有天麻“兩菌一種”科研、生產企業26家,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26個,大小加工廠上百家,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年產值2.8億元,天麻產業已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特色產業。燕子砭鎮已成為陜甘川毗鄰地區天麻集散中心。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