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9日),省政協“加快推動數字陜西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舉行。
省政協委員、西安印刷包裝產業基地(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省中小企業協會會長袁學武在發言時談到,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難題,也是制約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首要因素。
為了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陜西于2017年成立應收賬款公司,建立應收賬款管理服務平臺,用供應鏈核心企業的銀行授信為供應商中小企業增信,創新應收賬款融資機制,建立以核心企業為龍頭的供應鏈生態系統。
他建議在我省信用信息平臺上給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開設接口,將在應收賬款平臺上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社會信用數據和企業法人個人信用數據在簽訂相應保密協議前提下有效對接。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政府掌握的社會信用數據轉化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數據,利用政府部門的信用數據給中小企業增信,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提供新的途徑。
同時,將信用數據融入惠民工程及政府重大項目工程,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以醫療為例,醫院大部分應收賬款來自于醫保局,但是醫保結算周期長,醫院短期內無力支付醫藥、器械企業的費用,導致醫院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鏈企業應收賬款越來越大,無疑增加了醫院和供應鏈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他建議,醫保局可以與應收賬款平臺有效對接,由醫保局在平臺上向醫院開具電子債權憑證,醫院再向下游醫藥、器械企業流轉、分拆,藥品供應商企業再向原料、包材供應企業流轉,使產業鏈下游醫藥原料、包材供應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債權憑證融資,緩解供應鏈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切實解決醫院、藥品器械企業因應收賬款帶來的藥品短缺、醫療資源匱乏等民生問題。
除此以外,他認為一些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因中標企業手續繁瑣、結算周期較長,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嚴重侵害了農民工合法權益,由此引發的件時有發生,影響社會穩定。他建議政府重大項目工程招標時要求投標企業提供信用承諾,中標企業要與應收賬款平臺對接,便于政府對其支付工程款項進行全流程監管。中標企業在項目付款時向下游分包商開具電子債權憑證、下游分包商持電子債權憑證再向材料供應商、勞務公司等下游企業流轉、拆分、融資,縮短結算周期,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提供有效解決辦法,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各界新聞網全程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