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寶勤
“在數字經濟已引起全球高度關注的今天,我國的數字經濟也處于蓬勃發展階段,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愈加顯現,為新時代經濟的新發展創造了新動能。”12月19日,省政協召開“加快推動數字陜西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圍繞此次協商議題,省政協常委、致公黨陜西省委會副主委羌薇向記者談及她的提案《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措施建議》。
我國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方面采取了許多有力舉措,也涌現出一批特色發展成果,初步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多維度數字經濟新生態。
羌薇說:“但是還要看到,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面臨著核心技術不足、融合程度較低、新興領域專業人才匱乏等諸多問題。”為此她建議我省應注重引導樹立正確數字經濟發展觀,以“補、布、合”為主線制定發展戰略,構建促進融合發展的政策體制機制,依托龍頭企業推動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加強對跨界人才的引進培育,依托“一帶一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運行監測機制相對滯后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羌薇建議,應進一步完善運行監測體系,以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為導向,盡快構建第三方數字經濟運行監測平臺,提供科學、權威、客觀、可信的統計與分析結果,支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依托第三方機構聯合建立數字經濟運行監測平臺,依托第三方平臺定期開展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估,建立數字經濟運行監測預警機制,圍繞數字經濟統計分析提供多元增值服務。”
記者了解到,2018年11月,國家統計局與聯合國統計司舉辦了“數字經濟:政策和統計視角”高級國際研討班,圍繞“數字經濟在可持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數字經濟的概念和范圍、當前測算數字經濟的國際統計舉措、測算數字產品的價格變化、數字經濟政策和統計框架的主要構成”等話題展開深入研討。近兩年來,省統計局與省委網信辦、省發改委加強溝通協作,對數字經濟的行業范圍、工作要點等內容也進行過多次探討。
省統計局在提案回復中表示:“鑒于目前國家統計局對數字經濟統計監測仍然處于探索嘗試階段,數字經濟的概念和統計范圍尚未明確,統計制度方法和監測評價體系沒有建立,因此,我局暫時不能科學全面地開展數字經濟統計工作。”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