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化營商環境委員建言獻策|強化誠信體系建設
委員李煒:增強政府部門服務和創新意識
目前榆林市各項公共服務事項已全部進駐市政府服務大廳集中辦公,但是主動服務意識還不夠。從提供公共服務的角度看,企業對一些政府部門信息不夠公開、服務質量不好、辦事效率不高等問題頗有怨言。此外,部分公務員隊伍的官本位思想同樣是行政審批改革中的絆腳石,“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工作作風仍舊存在。對此,政府應該加強干部隊伍的培訓,真正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以實際工作成效讓群眾滿意。
陜西省是創新型省份,榆林市有6個縣區是省級創新型試點縣,在這樣良好的大環境下,政府應該重視創新創業在營商環境中發揮的動能作用。建議財政加大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支持,打造支撐平臺,從資金上扶持創新創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孵化園發展。
委員拓耀飛: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政府部門要本著服務企業的思想,切實從方便企業辦理有關業務的角度出發,全面健全“一站式”辦公,推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要積極推進行政服務信息化建設,建立或完善“互聯網+政務大廳”,實現網上虛擬服務大廳一站式服務。企業需要審批的相關信息全部在網上進行公示,辦事人員在網上就可以了解辦理要求,查詢辦理進度,并可以在網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咨詢。此外,可通過設立公眾微信號和創建便民服務APP,及時發布信息和服務資訊,拓展互聯網模式下的服務渠道,最大限度實現“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的并聯審批模式。
政府部門要破除部門利益的藩籬,切實公開收費清單,堅決取締不合理的收費項目,真正減輕企業負擔。
委員李艷:強化誠信體系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優化營商環境有利于企業發展,然而,企業最怕的就是不透明、難預測、新官不理舊賬。這些年,榆林個別部門出現“招商時候說一套,企業來后另一套”的現象,讓部分企業意見很大。這就需要榆林有關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中,要突出誠信體系建設,切實將表態、許諾落到實處,真正形成讓人信服的“契約精神”。
人才在榆林的去留,是衡量榆林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標尺。對榆林發展來說,只有下大力氣優化發展環境,搭建良好的干事創業平臺,強化對人才的激勵和使用,才能為實現“三大目標”“兩個更大”提供強大支撐。
(記者 許鵬)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