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姚富軍
“‘分’出鄉村美麗,‘今年我要掙5萬’……”近日,來自漢陰縣蒲溪鎮的脫貧小故事在《安康日報》等新聞媒體上不脛而走,這些小故事真實反映了漢陰縣政協把自身優勢逐步轉化為脫貧攻堅勝勢,在合力攻堅中所取得的可喜戰果。
過去的一年,漢陰縣政協始終堅持脫貧攻堅唯大唯重唯先的理念,牽頭縣國土局、團縣委、縣招商局、縣疾控中心、聯通公司、人保公司等8個幫扶部門,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問題不遮掩,立足政協職能,發揮各自優勢,著力深化“一幫二聯三動”扶貧方式,以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的目標,構建了扶貧“大格局”,實現了扶貧“大推動”,為蒲溪鎮乃至全縣2019年取得脫貧摘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勝勢”。
發揮智力優勢,精準建言做"真參謀"
“參”到點子上,“謀”到關鍵處。連續3年將脫貧攻堅作為年度協商計劃、調研視察的首選課題,廣大委員關于脫貧攻堅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數量始終穩居第一。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中的“幫扶難、產業難、主動脫貧難”等突出問題,成立“三變改革”“農旅富民”“321+新民風建設”“鄉村振興”等課題組,縣政協領導帶頭“解剖麻雀”摸實情,各政協常委主動領題到基層,全體政協委員深入一線聽民聲,集中精力狠抓調查研究和建言獻策,聚焦難點找癥結、找對策,形成了《“一幫二聯三動”扶貧模式》、《堅持兩個根本抓產業 確保高質量脫貧摘帽》、《鄉村振興戰略的專題調研報告》、《關于對蒲溪鎮響洞河村脫貧攻堅工作的思考與啟示》等多篇經驗做法、理論文章、調研報告、社情民意,為各級幫扶干部和廣大群眾作出了有益探索,為縣委、縣政府有效破解脫貧攻堅重點難點問題提供了有益參考,為全縣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委員智慧、展現了政協擔當。
發揮界別優勢,精準聚力做“真推手”
充分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團隊效應,認真履行社會扶貧牽頭職責,通過召開工作推進會、建立社會扶貧“六個一”舉措,使農業界、經濟界、工商聯界委員成為推進“萬企幫萬村”“鎮園產業聯盟”的主力軍,帶動116家民營企業與全縣77個貧困村結對子,實現了對所有貧困村的全覆蓋。特別是博元公司、祥瑞市政公司、小倉公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委員企業,投入重金實施生態扶貧、公益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形成的“御源軍”、“垃圾分類回收置換驛站”、“甜玉米種植”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扶貧標桿”。全縣120余名委員積極響應各界助脫貧“五個一”行動,主動加入政協志愿服務隊,380余人次走進鄉村、走進社區、走進校園,踴躍參與“各界助脫貧·攜手奔小康”“扶貧情、委員情、中秋情”“委員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健康扶貧·交友幫扶”“社會扶貧網捐贈”等志愿活動,用委員的智慧、愛心和奉獻照亮了千家萬戶的脫貧之路,最大限度凝聚起了社會各界助力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成為各界扶貧的生動寫照。
發揮組織優勢,精準幫扶做“真先鋒”
“哪里最困難,我們就到那里”。縣政協主動認領、主動擔當、主動作為,主要領導帶頭包抓貧困戶數量最多、脫貧任務最重、基礎條件最差的響洞村,以敢于啃硬骨頭的精神,始終保持“戰時”狀態抓實抓緊聯鎮聯村扶貧工作。四名縣級領導帶頭到村講黨課、講政策、抓協調、抓督導,建立“3+3+6”目標任務和包抓機制,牽頭8個幫扶部門主動擔責、盡銳出戰、形成合力,抓牢“三級書記”和“四支隊伍”,實施“周匯報、月督導、季通報”制度,在全縣率先推廣“五統一五幫扶”工作法,開展扶貧攝影采風活動助推農旅富民,積極探索田禾溝“三位一體”連片脫貧模式,協調2000余萬元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進“桑、果、養、藥、游”五大產業發展,盤龍田園綜合體、先鋒養生溫泉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形成了村村有陣地、有規劃、有隊伍、有制度、有經濟組織、有產業、有典型、有成效的“八有”協同推進工作格局,高質量完成了蒲溪鎮12村、漢陽鎮白廟村當年脫貧工作任務,共計526戶1766人實現脫貧退出。蒲溪鎮榮獲“中國十大富硒小鎮”榮譽,“魅力蒲溪·硒品小鎮”的品牌進一步叫響。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