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榮
“民營企業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整天說要給企業松綁,但到底松了多少?”1月27日下午,在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小組討論第四組,多位委員針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省政協委員王寶印結合企業實際說:“每年冬季供暖期,為保護空氣質量,政府都會關閉一些企業。但在執法檢查時,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限期讓其整改,更要考慮企業的生存問題。”
王寶印的話,得到省政協委員紀曉明的認可。他結合自己的企業說:“我們很支持環保檢查,在日常生產時,也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對污染物進行嚴格處理,使排放達到環保標準。但在日常運營中,企業還是遇到沒有任何解釋和說明的被罰款,甚至停產整頓的現象。”他希望,執法人員在督導檢查時,能拿出合法文件,讓受罰企業“心里有數”,也明確后期整改目標。
2018年,省政協委員白劍波為企業購買了一臺價值300萬元的水處理設備,但機器安裝調式好后,卻被告知無法接通市政自來水,導致機器不能使用。白劍波希望政府職能部門能真正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
省政協委員姜志德建議,政府要建立長效機制,為企業設置長期優惠措施,在出臺政策之前,最好能多方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避免政策不接地氣、走彎路。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