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政協2018年工作綜述
各界新聞網訊 (記者 謝昊天 通訊員 李林蔚 鞏寧) 2018年,漢中市政協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政協職能作用,努力畫大同心圓,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履職答卷。
聚焦發展大局 廣建睿智之言
過去一年,市政協立足全局謀發展,當好市委、政府參謀助手,積極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圍繞全市中心工作,通過提案、調研、視察等形式,深入開展協商民主,共謀改革發展大計。市政協五屆二次全會期間,委員們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提出了八個方面40余條意見建議。先后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4次,形成了一批體現共識、富有價值的協商成果,為市委、政府決策部署和推動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提案辦理工作是政協發揮作用、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市政協主席王隆慶如是說。去年初,市政協制定出臺了《漢中市提案審查工作細則》,建立網上提案辦理平臺。五屆二次全會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513件,立案484件,目前已全部辦結。在立案的484件提案中認真篩選出14件提案列為重點提案,由市政協領導包抓督辦,與市委、市政府督察部門聯合組織開展重點提案辦理情況視察,認真開展辦理工作“回頭看”活動,確保重點提案重點辦理。王隆慶包抓督辦的《關于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鼓勵發展普惠金融的幾點建議》提案,促使漢中市金融系統相繼推出轄區“農地”抵押貸款、鄉村振興貸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市政協圍繞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職業教育發展、產業扶貧工作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等重要課題深入開展調研視察12次,召開座談會20余次,先后形成調研視察報告12篇,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建議案13份,安排委員大會發言30多人次,其中多數意見建議都在黨政決策和工作中得到了采納和體現,在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的征途上奏出了積極履職的鏗鏘足音。
市政協始終把重民情、解民困、惠民生貫穿于履行職能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關于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鼓勵發展普惠金融的幾點建議》、《關于推進我市老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建議》等提案的辦理落實,促進了一批惠民政策得到落實。充分發揮社情民意“直通車”和“連心橋”作用,全年共收集到有關方面情況反映及委員意見建議40余條,篩選編發《社情民意信息》14期,選派40余名委員擔任監督員,積極組織委員參與聽證會、全市政風行風評議等監督活動200余人次,立案并辦理監督性提案170多件,為進一步推動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的貫徹落實、提高職能部門辦事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緊扣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年”和漢中市當前重點工作部署進行專項監督,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按照省政協統一安排,由主席會議成員帶隊組成6個監督調研組,深入11個縣區和12個市級部門,對簡政放權、強化監管、優化服務、規范收費等政策落實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情況聯動開展專題民主監督,共梳理出6個方面20個問題,提出24條意見建議,形成專題民主監督報告,與市政府進行了專題協商,為持續優化全市營商環境發揮出了積極作用。
努力畫大同心圓 爭取最大公約數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市政協在不斷擴大團結面,增強包容性的同時,通過系列履職活動,匯聚起了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一年來,參加市政協的黨派團體提交集體提案83件,在政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13人次,參加市政協組織的活動80多人次,在合作共事中營造了民主求實、團結鼓勁的良好政治氛圍,為助推全市經濟發展凝聚了智慧力量。
圍繞全力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市政協主動擔當人民政協社會責任,成立了漢中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發動委員投身脫貧攻堅、扶貧濟困等社會公益事業,為困難群眾奉獻愛心,首批募集善款262萬元,用于推動健康、教育和產業扶貧。作為南鄭區紅廟鎮羅帳嶺村包扶單位,市政協認真做好駐村聯戶扶貧工作,幫助貧困村和貧困群眾協調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先后為包扶村爭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資金260萬元,在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和委員們的支持下,羅帳嶺村順利實現了整村脫貧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尤其是發展黑毛土豬養殖,大大提升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貧困戶聶德發在收購黑豬現場數著拿到手的2000元,高興的表示“養黑豬的路子走對了,今年肯定能脫貧,有了這些錢以后的日子更有盼頭了。”
凝聚思想共識 夯實履職基礎
“通過外出培訓學習開闊了眼界,頗受啟發和教育,獲得了較大收獲,對有效履職很有幫助。”這是在組織市縣區政協機關干部及部分政協委員140余人到上海復旦大學進行學習培訓后一名政協委員的真實體會。一年來,市政協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最根本的政治規矩,把加強理論武裝作為思想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一切履職工作的中心,牢牢守住政治底線,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共同團結奮斗筑牢了思想政治基礎。
政協宣傳暨文史工作有聲有色。去年以來,在各級媒體刊播宣傳市政協工作和政協委員的稿件近2000余篇,5件新聞作品獲得省政協“好新聞”表彰,源于駐村扶貧實際工作的《打好特色產業牌 圓了脫貧致富夢——漢中市政協幫扶羅帳嶺村小記》在人民政協報和各界導報頭版頭條刊發,為宣傳漢中市政協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將每5年出版一冊的《天漢回眸》改版為每年出版2輯的《漢中文史》,建立文史收集通訊員和撰稿人隊伍,舉辦文史業務培訓,促進稿件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
強化委員隊伍建設。制定出臺了《委員履職考核辦法》,不斷加強委員服務管理和履職考評,建立委員手機短信服務平臺,先后走訪委員近200人次,向委員及時發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工作進展和政協工作動態等信息3000多條,積極聽取委員對全市發展和市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促進委員對全市工作大局的關注理解和認同。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