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馬令 記者 劉菁
“到銅川立把心放寬,好一片瀟灑舒展碧樹藍天,藥王殿品一番養生保健,陳爐鎮賞幾回耀州八仙,玉華宮笑吟那清風朗月,大香山每一寸空氣都那么香甜……”這首由青年歌唱家郝萌演唱的歌曲《銅川謠》,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銅川大美風光。
如何有效解決銅川旅游產業發展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提升銅川旅游景區品質?銅川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多位市政協委員為發展全域旅游獻上“金點子”。
李旭江委員:掀起特色旅游蓋頭來
“耀州區擁有2170多年的建城史,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形成了藥王文化、養生文化、書畫文化、耀瓷文化、佛教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及紅色文化,絢麗多彩、內涵豐富、彌足珍貴。”說起耀州的文化,銅川市政協委員、耀州區政協副主席、區工商聯主席李旭江深感自豪。
近年來,耀州區大力實施“文化興耀”戰略,作出了打造耀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決策。如何進一步加快名城建設,掀起特色旅游蓋頭?李旭江建議,市區上下要從發展全域旅游的戰略高度,深化古城意識,把耀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納入新耀一體化的大盤子,同規劃、同實施、同推進;市上應制定古城遺址及文化保護獎勵制度,建立重大項目建設古城遺址和文化資源保護審查監督制度,出臺地方文物捐獻鼓勵政策;市區應聯動成立耀州歷史文化名城研究建設專家委員會和民間文化社團組織扶持機制,對耀州燦爛的歷史文化全方位、多角度、系統化縱深挖掘和整理。
李景群委員:挖掘“三線建設”老招牌
“三線建設”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展的以備戰國防為主的大規模的工業轉移。目前,銅川市“三線建設”遺址遺跡主要有一至八號信箱。十余年的“三線建設”孕育了三線人“艱苦創業、敢打敢拼,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愛國奉獻、不怕犧牲”的“三線精神”,他們為我國國防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銅川市工業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留下了豐富的工業遺產。
“‘三線建設’遺址遺跡的保護利用亟須關注重視。”銅川市政協委員、王益區重大項目辦主任李景群說,近年來,由于自然和人為原因,遺址現狀岌岌可危,不少遺址遺跡面臨隨時消失的境地。
李景群建議,成立“三線建設”研究小組,對其歷史文化價值開展評估,及時將具有代表性的遺址遺跡申報不同等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編制《三線建設遺產資源保護利用規劃》,開發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工業遺產,并“借力”周邊旅游市場開發工業遺產旅游,打造“三線博物館”對外接待游客。
李景群認為,原有的生活區可開發成工業遺產主題酒店等,形成特色旅游接待基地。同時,大力發展“三線建設+”,利用一些三線遺址地理位置優勢與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市、城鎮化建設相結合,“通過項目開發,把三線遺址打造成我市繼王石凹工業遺址公園之后推出的又一個工業旅游名片。”
呂佩委員:打造高品質旅游景區
2018年,銅川游客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21%和29%,旅游業呈現高增長發展態勢的同時,但在景區品質的打造上凸顯管理體制機制不順、職責分工不夠明晰、旅游產業鏈薄弱等問題。
分析全市旅游發展現狀,銅川市政協委員、照金景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呂佩認為,打造高品質旅游景區需要多維度推進。
他建議,圍繞創建全域旅游城市目標,做好“功課”摸透“家底”。一方面加大對景區的扶持支持力度,充分整合景區旅游資源,開發系列具有銅川特色的游玩體驗項目,形成多種旅游要素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銅川旅游產業模式。一方面強化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民宿經濟創新和發展,加快智慧景區建設,引進高層次旅游專業人才,提升景區綜合服務功能。此外要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大項目好項目。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