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在漢陰縣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主會場內,一場智慧的接力精彩上演。來自中共、經濟、教育、農業、特邀和文化藝術等界別的8名政協委員依次走上報告席作大會發言,用民生的視角、睿智的思維、鏗鏘的話語,傳遞出追夢路上政協委員的使命擔當。漢陰縣委副書記、縣長劉飛霞,縣政協主席史正林,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馮尚生等縣委、縣政府、縣政協領導到會聽取委員發言。掌聲,一次次為具有啟發性和建設性的建議而響起;目光,一次次在政協委員的諍諍良言中匯聚。
獻計營商環境
政協委員黃莉。
沒有空話套話,委員們開門見山講問題、提建議。縣政協委員黃莉代表政協經濟辦第一個上臺發言。“環境好就是最好的廣告,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圍繞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縣政協在通過一個半月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調研成果,提出“強化思想引領,著力構建親清政商的發展環境;強化組織領導,著力打造堅實牢固的保障環境;強化政策保障,著力打造寬松平等的政策環境……”等“十個強化、十個著力”的意見建議。詳實的數據,精準的分析,中肯的建言,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政協委員張世洲。
“在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改革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各部門的配合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大劃轉業務和人員培訓、擴大進駐政務中心窗口部門授權范圍、著力提升服務效能”。來自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張世洲委員,是我縣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深入“放管服”改革一線的他,發言言簡意賅,建議坦誠務實。
建言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3名政協委員分別結合工作實際和自身體會,圍繞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積極獻策。
政協委員沈桂芝。
“一腔熱血做公益,社會扶貧正當時。要加強對社會扶貧的引導,探索社會扶貧長效機制,統籌專業扶貧與社會扶貧,實行統一規劃,構建社會扶貧大格局。”來自經濟界的沈桂芝委員結合“博元公益助脫貧”探索總結的社會扶貧模式,得到與會委員的頻頻點贊。
政協委員李東升。
政協委員蔡清。
李東升和蔡清兩名委員,分別圍繞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和產業扶貧方面,深入分析目前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要抓好產業基礎,提升電商運營能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助推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等建議,著力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問題。
關注社會民生
“321”基層治理模式是我縣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探索創新的一項特色亮點工作,得到了中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圍繞進一步深化“321”基層治理模式,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水平,龐遠學委員提出,要進一步強化“321”基層治理模式的應用推廣,堅持統籌兼顧,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以農民組織化提升基層自治水平。
政協委員李娟。
“發揚優秀歷史文化我們任重道遠,加強歷史文化的傳承我們義不容辭。”來自文化藝術界的李娟委員呼吁,“要進一步加強“三沈”文化、“三沈”精神內涵的研究、宣傳和弘揚,強化對文化遺產、文物古建的保護意識和保護力度,讓漢陰歷史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一席聲情并茂的發言完畢,臺下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
政協委員曹雅。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針對“擇校熱”和局部優質教育資源不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矛盾,曹雅委員建議:走集團化辦學是一條有效路徑。她指出,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全面落實集團化辦學的各項政策,激發集團“內生式”辦學活力,形成強校帶弱校、“輸血”變“造血”的良好格局,推進教育資源全面均衡發展。創新的理念,高質量的建議,讓委員們頷首凝神,陷入沉思。
政府開言納諫
“委員的發言立足實際把握大局,圍繞中心服務發展,情真意切反映民聲,聯系實際緊、建言質量高,充分展現了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良好形象和勇于擔當的時代風采”。劉飛霞在認真聆聽了委員發言后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縣政府將一如繼往地支持政協履職工作。一是主動加強與政協的政治協商。堅持重大問題、重要決策主動與政協協商,重要工作向政協協商通報,認真傾聽政協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二是積極支持政協民主監督。配合縣政協組織重點調研、專題視察等活動,充分發揮政協在行風評議、行政執法監督、廉政勤政建設和專項檢查中的監督作用,為政府科學民主決定奠定基礎。三是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對政協調研視察報告所提建議意見認真批示并采納落實,加強跟蹤問效,及時反饋信息,努力為政協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臺上,言辭懇切,真知灼見頻現。臺下,凝神靜聽,激發廣泛共鳴。真誠的交流,精彩的建言,凝聚了政協委員的智慧與力量,奏響了新時代發展的最強音。(韓 丹)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