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欣怡
2018年,西安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中,取得了領先地位。但在人才新政背后,如何留住人才,成為這座城市決策者面臨的新挑戰。對此,省政協委員張為和、張南、景哈利、李宏安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陜西高等教育不容忽視,如何讓更多優秀人才留在陜西,是當前我們必須直面的一道難題。”省政協委員張為和認為,醫療和教育資源是導致人口流動的重要因素。
張為和建議,對吸引的海外高端人才,陜西應建立退休后養老、保險等配套政策,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在引導人才流動和供給政策方面,不能搞“一刀切”。要進一步提高海外高端人才的收入。
“要把創新創業融入人才培養主渠道。”省政協委員張南建議,全面深化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支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陜西高校專項經費的支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增強中西部高校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同時建立支持西部尤其是陜西人才引進和發展的專項政策,支持陜西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學。
就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省政協委員景哈利建議,構建覆蓋教育全環節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制定評估標準;創新教師培養形態,搭建長效培養平臺,加大國際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理順社會師資力量參與的人才培養機制;各級政府設立大學生“雙創”基金,加強對在校大學生“雙創”的支持和引導。
他表示,希望能在西農大建設旱區農牧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大對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技推廣模式的支持力度。
省政協委員李宏安認為,應鼓勵更多優秀的海外專家學者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為陜西服務,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積極營造尊重、關心、支持外國人才來陜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讓他們各得其所、各盡其能、盡展其長,真正把陜西建設成為匯聚人才的“洼地”。
李宏安還建議,加強全省高層次人才計劃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平臺的各類人才支持計劃與項目,建立人才項目申報查重與處理機制,不重復進行資助,避免同一人才在多個類似計劃或項目中同時支持,提高人才支持資金的使用效益;完善人才支持激勵保障機制,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促進人才為陜西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