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李鵬 康斌
三月春光里,行走在洋縣龍山彎曲的山脊上,滿目金黃的油菜花海和天空不時飛過的幾只朱鹮,構成了一幅生趣盎然的生態美景圖。
“洋縣是朱鹮之鄉,也是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態環境。”說起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洋縣有機產業協會會長李天剛頗為自豪。
作為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南水北調”和我省“引漢濟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洋縣承擔著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經濟發展也因此受到制約。尤其是1981年,洋縣政府在發現朱鹮后發布的關于認真保護世界珍禽朱鹮的緊急通知,明確提出“不準使用化肥”,更是直接限制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
當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需求同樣迫切,如何在生態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一度成為洋縣面臨的發展難題。但也正是因為環境保護的“高標準嚴要求”,洋縣借力好山好水好生態,在不斷探索中走出了一條有機產業發展之路。
2005年,4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洋縣考察后提出:“洋縣是中國境內發展有機產業的最佳區域。”同年,縣政協一名農業界委員也建議縣委、縣政府依托生態優勢,在洋縣大力發展有機產業。“委員的建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洋縣有機產業發展的也由此起步。自那以后,有機產業的發展便成為縣政協每年度視察調研計劃中的‘固定動作’。”參與并經歷了洋縣有機產業從標準制定到生產流通的整個發展過程,洋縣政協副主席蒙燕鈺說,“可以說在洋縣有機產業的發展中,政協是從不缺位的。”
從2006年開始發展有機產業至今,洋縣已先后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和“全國朱鹮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
洋縣政協委員、縣有機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許懷斌介紹說,目前,洋縣有機認證產品有四大類79種,有機基地已達14.3萬畝。
“能有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縣政協和政協委員的關注和支持,基本上每年都會有10余件政協提案聚焦有機產業發展,具體建議涉及產業發展和政策支持等各個方面。”許懷斌說,僅去年,洋縣政協就圍繞有機產業發展組織委員開展了3次視察。“委員們現場提出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及時分解工作任務,目前這些建議已經在逐步推動落實中。”
對于洋縣政協助力有機產業發展,縣政協委員、洋縣志建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培芬感觸深刻。2012年,在縣政府、縣政協有關領導的引薦下,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機認證中心開展合作,申請銀杏產品有機認證,通過三年轉化期,2015年公司銀杏產品正式獲得有機認證證書。
“產品進行有機認證后,銷量逐年遞增,基本每年的增長數字在20%左右。”在政協履職平臺,白培芬也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積極為洋縣有機產業發展鼓與呼。“去年,縣上大力發展和推廣宣傳有機黑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使更多人了解了洋縣,知道了洋縣的有機產品。”她建議,在其他類有機產品的發展方面,也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讓大家一提到“有機”首先就想到洋縣。
“在我看來,洋縣有機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是來自大自然的恩賜,另一方面是洋縣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決策,而在這個正確決策中,縣政協和政協委員的提案和建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李天剛說,實踐證明,洋縣走的這條有機之路是十分正確的,這些成績背后,是廣大洋縣人民的努力和付出。“委員們的建議代表著人民群眾的希望和期盼,有了他們的支持和關注,洋縣有機產業的發展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