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發展‘瞪羚企業’。培育好了,就是我們省追趕超越、發展‘三個經濟’的一大主力軍。”
1月14日上午,提起今年關注什么,剛剛從會場回到駐地房間的省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民盟西安市委主委戴宏科著重說了一個名詞。
何為“瞪羚企業”?
戴宏科解釋即創業后跨過死亡谷、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進入高成長期的中小企業,該類企業具有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等特征。
近年來,隨著陜西省“雙創”的深入開展,催生出了眾多的高技術初創企業,并迅速成長為快速發展的“瞪羚企業”,促進了我省新興產業的初步形成。但目前我省新興技術企業享受的政策,僅停留在省級與各地市的一些稅費及政策引導支持,且在其中仍存在一定問題,對“瞪羚”的跨越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根據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和陜西省財政廳2017年11月24日聯合發文的《進一步加強瞪羚企業培育工作指引》中,對瞪羚企業的企業規模要求為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連續四年營收年水平增長率達到25%(欠發達地區可適當降低標準,但不低于15%)、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的科技型中心企業。對于認定的企業,一般政策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獎勵或補貼。另外,近年受全球經濟形勢及國內生產業調整因素影響,許多科技類初創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紛紛調低估值。 ”
如何扶持“瞪羚企業”發展?
“瞪羚企業,雖然靠著創新等手段快速提升,但剛剛經歷‘死亡’挑戰,后勁難免不足。‘缺血’勢必不敢跑快,如果我們政府能推一把,他將會跑得更快更好!”如何扶持“瞪羚企業”發展,戴宏科建議,應當結合市場經濟變化來確定補貼資金的認定標準,從而容納更多具備成長潛力的企業進入“盤子”;對于已有一定規模的成長性企業,則為其“授漁”,配備更大比重的技術和市場扶持。
鼓勵“瞪羚企業”增量的同時,要引導其注重自身存量資產潛力的挖掘和利用,追求科學、內涵式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再整體做強做大。此外,政府不斷完善風投機制,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構建企業技術開發體系,通過增加“瞪羚企業”進行前沿的、高質量的科學、技術研究機會,促進更多的“瞪羚企業”創生與發展,實現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各界導報記者 趙坤 文/圖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