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杜光勇
市政協委員鐘毓睿
市政協委員石錦衛
□記者許鵬 高三寶
榆林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期間,來自各界別的政協委員立足自身工作領域和實踐,就行業發展和城市功能提升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建議,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思路,也為榆林長遠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杜光勇:建設榆林感染疾病大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榆林市各醫療機構在應對疫情及感染性疾病方面經受住了考驗,然而在抗擊疫情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短板,比如缺乏專用感染性疾病綜合處置設施設備、收治能力受限、專業性不強、缺乏傳染病專業防治知識、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為了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建立布局合理、服務可靠、技術適宜的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市政協委員、榆林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杜光勇提出了建設感染疾病大樓的建議。
“臨時組建的感染疾病科從基礎設施、建筑布局、專業隊伍、隔離條件等方面均難以滿足和承擔全市感染性疾病救治工作。感染性疾病大樓的建設,是提高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和感染控制水平,增強醫院預防、控制傳染病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杜光勇表示,經過此次疫情,建設感染疾病大樓顯得異常迫切。
關于傳染病醫院的選址,杜光勇建議選擇榆林市西南新區。作為收治傳染性疾病的專科醫院,選址首先應避開人群密集地區,以減少周圍居民被感染的風險。其次是交通方便快捷,便于病人就醫和轉診。第三,醫院不是獨立的社區單元,必須利用城市現有公共資源,水、電、氣、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必須完備,以保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別是當突發疫情時,能滿足能源供應、信息交流、醫療及生活保障的需要。
杜光勇建議,可將榆林市疾病控制中心大樓與傳染病醫院毗鄰建設。“市疾病控制中心與傳染病醫院上下級之間更多屬于業務指導關系,將兩者集中設立,對于統一指揮、整合力量、更加高效地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將起到重要作用”。
鐘毓睿: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截至2019年底,榆林全市貧困人口減少到1.28萬戶1.8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9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國定貧困縣已全部實現摘帽目標,可以說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談及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市政協委員、市扶貧辦副主任鐘毓睿信心滿滿。
鐘毓睿說,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對于榆林市來說,既要對已脫貧的39.6萬人繼續加大產業就業扶持,落實各類政策性扶持措施,建立返貧監測預警和及時幫扶,同時還要抓好貧困村通客車、通動力電、寬帶網絡覆蓋和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主要是涉貧企業復工復產、貧困人口外出就業和農產品滯銷三個方面,但總的來看影響不大。”據鐘毓睿介紹,在應對疫情方面,榆林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月27日就出臺了《榆林市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條措施》,通過持續加強疫情防控、認真調查疫情影響、保障困難群體生活、著力推進轉移就業增設扶貧公益崗位、支持帶貧企業復工復產、抓好春季農業生產、推進扶貧項目建設、暢通消費扶貧渠道和幫扶干部下沉一線等十條“硬核”政策措施,有效應對了疫情帶來的影響,收到了良好效果。
鐘毓睿建議,下一階段,脫貧攻堅工作要緊緊聚焦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三保障”,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三精準”,舉一反三,全面排查短板弱項,按照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扎實開展“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奪取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勝利。
石錦衛:推進智慧用電產業發展
近年來,中省市相繼出臺政策,支持節能環保的智慧型產業發展,并明確提出要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智慧用電節能產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未來發展方向。
在今年的市政協全會上,市政協委員、陜西榮偉集團公司總經濟師石錦衛就將關注點聚焦在智慧節能產業上。他指出,智慧節能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是智慧節能產業政策機制不完善,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財稅和金融政策支持不夠。
“智慧用電以采用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等為依托,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推進智慧用電建設對促進榆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石錦衛說。
石錦衛表示,智慧用電可以進一步推動大數據管理,改變過去高能耗的產業模式,提升榆林用電安全,積極推進智能化、精細化的智慧創新發展生態,可以全面提升節能運行服務水平和安全應急能力。
石錦衛建議,將智慧用電產業發展納入智慧城市建設,有關部門應研究制定發展智慧用電整體規劃,加強系統部署智慧用電建設工作。政府應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和引導智慧產業發展,從政策扶持、產業培育、人才引進、市場支持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