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
芳菲四月,金州大地滿目蔥綠,漢江兩岸生機盎然。疫霾散去,處處呈現出一派蓄勢勃發的喜人景象。
4月20日至21日,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帶領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部分委員和專家,先后深入安康市漢陰縣、石泉縣、安康高新區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15家企業,走訪調研企業復工復產和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看產業:立足環保科學規劃布局
在漢陰縣洞河水庫水電站,調研組成員詳細聽取了水電站建設情況匯報。“水電站目前已全面投產發電,是陜西省首個PPP水源建設項目,項目設計總庫容4627萬立方米,總投資3.48億元,電站裝機3430千瓦,年發電量797.52萬千瓦時。”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水電站建成投產后,解決了漢陰、漢濱兩縣區4鎮11萬人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問題,不僅為月河工業走廊建設提供了水源保障,推動了循環發展,也確保了月河流域水資源安全。
站在風景如畫的月河水廠俯瞰,山腳下的新茂化工、佳佳樂陶瓷等企業一派欣欣向榮的繁忙景象。祝列克說:“發展經濟必須立足環保,在符合循環經濟要求上科學規劃布局,才能更持久地為民造福。”
談項目:優化營商做強產業集群
在石泉縣柏盛富硒生物科技公司、珍愛生態農業科技開發公司、富硒食品產業加工園,琳瑯滿目的富硒食品讓調研組成員目不暇接。談到項目發展,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賀書田說:“安康的富硒資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富硒品牌,做強富硒產業集群,才是長足發展的方向。”
作為“絲路之源,金蠶故里”的石泉縣,堅持不懈地繼承和發展蠶絲業,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在陜西天成絲業有限公司,看著眼前現代化機械流水線作業,省政協委員、省外經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京連不禁感慨:“安康到處山清水秀,生機蓬勃,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從市委、市政府到各區縣,自上而下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認可高度一致,都在積極踐行和推動,努力打造一條完整的循環產業鏈。”
話發展:筑巢引鳳發揮生態優勢
“以建設山水園林之城、生態宜居之城、科技智慧之城、創新創業之城為目標的安康高新區,是秦巴山區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總量年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安康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羅武俠主動為調研組做起了解說員。在陜西華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瑞達電梯有限公司、安康扶貧空間、安康高新區及新安康門戶區規劃展館、安康超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水汽配制造有限公司等地,隨著一個個重點項目的落地開花,一批批新興產業的崛起發力,再一次折射出安康高新區重招商、上項目、抓產業、促發展的火熱干勁。
調研組成員“陜西省千人計劃”專家、中國建筑西北區域總部高級經濟師劉峰說:“安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人文特質,要大力發揮生態優勢筑巢引鳳,為區域經濟提供廣闊的發展契機;縣域經濟中的項目支撐引領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值得升華、推廣;地理地緣經濟帶的‘聯動發展’模式,可為新形勢下新經濟的發展提供示范效應;安康的‘幸福文化’博大精深,其影響力如何轉化為生產力將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研究課題,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可謂:干在當下,利在千秋。”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