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黃華云 李樹德)連日來,寧強縣政協機關領導和干部分別走進企業,鉆進山林,深入了解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吸納就業增收情況。
在陽平關鎮張家河村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區調研。
在陽平關鎮張家河村白萬袋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里,四五十名員工正在勞作,有的在從冷庫出貨裝車,有的在采摘、分揀香菇,有的在騰棚碼架,有的在加固大棚。“我每天能掙八九十元,一個月能領兩千多,比起到外地務工,工資是低一些,但是能就近照顧家務,也還是不錯的。”來自本縣大安鎮干溪溝村的年輕婦女舒艷芳坦然地說。石蘭芳,是當地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婦女,一直在園區干活,吃苦肯干,同時料理家務農活,去年掙工資15000多元。據園區負責人介紹,園區分三期建設,2019年給村集體分紅31.6萬元, 23戶貧困戶托管經營,每戶3000袋,每戶分利1500元,平時用工在50人上下,采摘旺季用工超過100人,優先錄用貧困戶勞力6人長期務工;2020 年,新增委托經營20戶共計43戶,每戶保證分利1500元,同時給村集體分紅23.6萬元。
在毛壩河鎮湯家壩村調研以天麻、淫羊藿種植為主的中藥材產業。
目前,全縣納入經營主體帶貧范圍、在業狀態公司345個、合作社585個、家庭農場129個、各類養殖加工廠基地133個,共計1172個。自2017年以來,承擔帶貧項目建設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196個,帶動貧困戶11067戶,為寧強縣對標對表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脫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調研建議,立足“脫貧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發展產業信心不動搖,堅持產業就業雙雙并舉,在發展產業中培育農民,進一步發揮政策資金扶持產業“造血”“活血”功能,拓寬農民小康之路。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