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漢陰縣蒲溪鎮響洞河村村委會比往日熱鬧了許多,只見大大小小用鐵絲編制的筐子、背簍、紙箱平地而放,村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翹首以盼……原來是在等待縣政協辦、縣疾控中心為他們送來扶貧雞苗。
漢陰縣政協聯合縣疾控中心為貧困戶送來扶貧雞苗。
扶貧雞苗送希望 致富路子寬起來
隨著一聲“車來了,送雞苗的車來了!”村民們聞聲蜂擁而至,爭先恐后“搶”著領雞苗,熱情格外高漲。
“大娘,來,我幫你把背簍上的篷布蓋好,今天太陽大,別把雞苗曬壞了,回去了要記得先喂水……”縣政協主席史正林一邊宣傳惠民政策、叮囑飼養注意事項,一邊組織貧困戶有序領取雞苗。同時鼓勵貧困戶要自力更生,利用好幫扶物資,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
活動現場,幫扶干部們一邊為貧困戶發放雞苗,一邊叮囑養雞注意事項、雞舍消毒、疫病防治等養殖常識,提高雞苗成活率,為貧困群眾增收提供保障。
組織貧困戶有序領取雞苗。
綠色生態促養殖 貧困群眾動起來
“授之以魚,足解一時之饑;授之以漁,足食終身之魚”。為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縣政協領導早在3月中旬就組織委員企業、民營企業同蒲溪鎮響洞河、田禾、勝利、盤龍、天星、芹菜溝等6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簽訂生態種養協議,將通過打造“萬畝甜玉米和10萬只土雞”的綠色生態種養基地,真正為農戶帶來增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通過扶貧工作隊、幫扶干部前期入戶摸排走訪,結合貧困群眾養殖愿望和養殖條件,確定扶貧雞苗領取對象,幫助搭建雞棚,并做好跟蹤服務,引導他們逐步擴大養殖規模,最終形成產業。
“扶貧雞苗因戶施策發展庭院經濟,激發了貧困群眾發展養殖業的激情和致富的信心,我們將全程提供養殖技術服務,讓困難群眾都‘動起來’,走上一條自主‘造血’脫貧致富之路。”一名村干部說道。
為貧困戶發放雞苗。
“三個一”產業發展 “造血”幫扶富起來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縣政協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研究,不斷創新幫扶模式,立足響洞河村生態優勢,鼓勵帶動貧困群眾加入“三個一”產業合作社,通過“產業幫扶”和“以獎代補”等方式牢牢把貧困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
本次扶貧雞苗由縣政協辦、縣疾控中心、蒲溪鎮政府籌資購買,目前在響洞河村、天星村共發放第一批扶貧雞苗約20000只。響洞河村在縣政協辦、縣疾控中心傾情幫扶下,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53.6%下降到現在1.56%。脫貧后如何保證貧困戶收入持續穩定,縣政協精準施策、扶貧扶志,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狀況,依靠致富的雙手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真正使“輸血”幫扶變“造血”幫扶。(張海燕 胡仕龍/文 郭昌根/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