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農戶衛生廁所8萬座,基本完成農村學校廁所改造,行政村生活污水、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別達到20%和90%以上;
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和山鎮柞旅游一體化發展,力爭商南、山陽、柞水全域旅游示范縣通過國家驗收;
加快“智游商洛”建設,推行全域旅游惠民舉措,開展旅游品牌營銷活動,不斷唱響“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
……
在今年商洛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讓人眼睛一亮的論述,讓參會委員們心潮澎湃、期待滿懷,他們在討論、溝通、交流中,紛紛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言獻策。
打好“本地牌” 念好“引才經”
“推動脫貧攻堅與實現鄉村振興是一體兩面,尤其是2020年,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戰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要的重大階段性任務。”商洛市政協委員、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毛朝霞說,當前商洛市正處在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農業要發展,鄉村要振興,更離不開鄉村人才的可持續供給。如何著力破解鄉村振興人才匱乏問題?毛朝霞建議,要強化組織機構,成立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協調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強化職能整合,突出規劃先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以人才資源為支撐,將扶“智”與筑巢引鳳和人才培養相結全,打好“本地牌”,念好“引才經”,唱好“鄉賢曲”。
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商洛是傳統農業大市,近年來,商洛市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聚力培育菌果藥畜“4+X”特色農業、新興產業、鄉村旅游、加工業等支柱產業,基本形成了“大產業、大帶動、大脫貧”產業發展格局,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商洛市政協常委、山陽縣政府副縣長王衛平表示,但目前商洛市在產業發展上還存在農村產業發展比較單一,綜合管理化水平不高,應對市場風險壓力大;易地扶貧搬遷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加快城鎮化推進速度,農村出現了大量土地撂荒、農耕設施廢棄、村莊凋敝的蕭條現象;農業產品沒有形成品牌效應,不能適應大市場的需要,銷售渠道不夠通暢等問題。
王衛平建議,市級層面成立全市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摸清底子,把握現狀,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全市產業發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把產業發展納入全市“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商洛市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和出臺《實施意見》和《產業發展扶持和激勵辦法》,建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激發群眾和企業內生動力,不斷提升全市產業化發展水平,做大做強商洛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產業,堅持養殖業、種植業、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業聯動發展,引導農民調整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優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產業模式,實現企業發展、集體壯大、農戶增收;打造品牌,提高競爭力。農業品牌化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產業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建議市縣兩級聯動把培育名牌農產品、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抓緊抓好,加強“三品一標”認證,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增強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著力打造縣域特色品牌,借助電子商務孵化服務中心、農村淘寶運營中心等網絡銷售渠道擴大品牌產品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基礎設施建設筑牢鄉村振興之基
鄉村要振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近年來,商洛市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新的提升,鄉村面貌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但在交通、飲水、人居環境方面還存在諸多困難。”商洛市政協委員、民建商洛市委會副主委金一謙說,在交通方面,一些市與市、縣與縣、鄉鎮與鄉鎮結合部道路,由于規劃、建設標準不一致,存在通而不暢、不能循環等現象,影響百姓出行;在農村飲水方面,飲水依賴地下水和降水,部分供水工程無水可供,加之排水系統不完善,部分區域水質差,飲水安全衛生存在一定隱患;在農村綜合環境方面,很多鎮村無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設備,造成新的污染,影響村民正常生活。
金一謙建議,要協調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編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推動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同交通、水利、飲水、供電、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規劃有機統一;統籌整合各部門各類涉農資金,形成有效的管理、使用、監管機制,制定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入鄉村振興事業。通過以獎代補、項目補助、以物抵資等方式,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籌資籌勞開展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首席記者李榮 記者 王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