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斌 實習記者 寇靜 通訊員 李成
6月8日,鎮安縣政協九屆四次會議開幕,委員們紛紛在分組討論會上話發展、談民生,聚焦全縣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建科學發展之言,獻共促和諧之策。
“脫貧攻堅易地搬遷讓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處的百姓告別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從破舊的土房子搬進青瓦白墻的小洋房,新村子、新房子、新日子,讓群眾‘新人新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鎮安縣政協委員楊紅玲說,脫貧攻堅易地搬遷是挪窮窩、拔窮根,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楊紅玲建議,積極爭取配套扶持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引導就業扶貧工廠解決好群眾就業。提升物業管理人員及群眾綜合素質,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弘揚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提升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是帶動貧困戶脫貧和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鎮安縣政協委員毛加銀建議,應結合縣域實際情況,圍繞鄉村振興,建立完善全縣鞏固脫貧成果產業發展長效機制,統籌布局規劃,細化產業長遠發展扶持政策,加大資金和科技的扶持力度,打造新型農業人才隊伍,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全產業鏈,打造特色品牌,讓產業扶貧“輸血”與“造血”相得益彰。
“由于老舊小區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帶,拆建成本較大,居住者大多是留守老人,收入相對偏低,很難靠自身能力實現改善性居住的意愿。”鎮安縣政協委員孫健認為,應根據老舊小區改造“業主主體、社區主導、政府引領、各方支持”原則,做好調查摸底工作,建立相應的項目庫,以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拓展改造資金來源渠道和籌集方式,按計劃、分年度、分批次穩步推進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將“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一手抓工程改造、一手抓社區治理,健全城區老舊小區后續管理長效機制。
機構改革后各部門編制不足,職責不明確,銜接不暢,導致工作無法有序推進。鎮安縣政協委員胡彩霞為此建議,由鎮安縣編辦牽頭,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調整各部門編制,縣編辦及時督促檢查,各部門按照鎮安縣“三定方案”,認領各自的職責任務,迅速進入工作角色。此外要開展聯合檢查暗訪,對不按職履責、推諉扯皮的單位負責人約談問責,確保各職能部門順暢運行,做好機構改革“后半篇文章”。
鎮安縣生態農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鎮安縣政協委員孫萍建議,應提高農業和旅游業的銜接,強化管理和引導,層層落實推動,以示范點引導村民走上發展生態旅游業的路子。邀請專家進行理論和技能培訓,對從事發展生態農業的人員,在政策、資金、新技術和新品種的引進方面優先給予財政獎補支持。以走生態路、打綠色牌為思路,不斷推進農業和旅游業共同發展,促進鎮安縣全面快速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