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昊天 康斌
6月17日,漢中市南鄭區政協十屆四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委員們圍繞紅色旅游、營商環境、茶葉發展、職業教育等熱點、難點問題,建睿智之言、獻有用之策。
南鄭區共有何挺穎烈士故居、中共陜南特委代表大會舊址、中共映南軍委遺址(陳小屏故居)等10余處著名革命遺址。“其中左明烈士墓、左明故居、青石關紅色交通線遺址等大多呈串珠狀分散在漢通公路沿線。”南鄭區政協委員、大河坎婦聯主席廖霞認為,利用漢通公路沿線的紅色旅游資源,打造南鄭紅色旅游走廊,對于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實現南鄭區旅游產業追趕超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廖霞建議,一方面要把建設漢通公路沿線紅色旅游走廊列入市、區“十四五”發展規劃,依托紅色資源、綠色山水、本土文化,打造漢通公路紅色文化旅游走廊,并逐漸啟動《紅色交通線》影視拍攝計劃。另一方面要深化與川北紅色旅游合作,建立開放的旅游發展新格局。
“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是南鄭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富活力、最具潛力、最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南鄭區政協委員、民建南鄭支部副主委馮樹杰說,目前優化營商環境仍然存在融資難、融資貴,“放管服”落實不到位,創新能力不夠的問題。
馮樹杰建議,要建立政府部門定點精準幫扶制度,落實“四上”企業幫扶培植任務,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要大力推進人才興企工程,落實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獎勵機制,加快工業園區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招商引資。要完善金融服務機制,發揮政府主體作用,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
茶葉產業是南鄭區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也是茶農實現長效脫貧的可持續發展產業,截至去年底,茶園面積達到22.6萬畝,可采摘茶園16.3萬畝,并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了13個茶葉扶貧工廠,目前茶葉產業年產值已達14億元。
“市場認識不足,產業指導思想有待調整。”在南鄭區政協委員、漢中福地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永峰看來,在漢中市委、市政府整合打造“漢中仙毫”的過程中,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更趨向于地方特產屬性,由于對企業資質和產品質量要求較低,產品質量缺乏統一標準,因而無法打造行業標桿。
常永峰建議,將南鄭茶業產業發展重心從產能建設向品牌建設轉變,依托茶葉品質優勢,打造名優茶業品牌,提高品牌紅利。培育有市場優勢的企業品牌,將“漢中仙毫”核心產區和“漢中紅”研發地共同打造成二者的品牌所屬地,以點帶面帶動產業發展。
2019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給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特別是對比關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1:1的發展目標,南鄭區在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要求上還有很大差距。”南鄭區政協委員、南鄭區職教中心高級教師李海琳說,目前南鄭區職業教育整體規模小,辦學效益不明顯,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薄弱。
“職業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設備、場地等,政府要加大財力支持。”李海琳建議,應在專業教師聘用上給予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破解招生難、發展難問題,強化教學管理,提高社會認知度。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