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下,聯合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發起了“全球重要農業遺產試點項目”。截至目前,中國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共91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以15項的記錄位居世界首位。而我省目前只有佳縣古棗園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處農業生產系統被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8處入選中國農業文化遺產普查名錄庫。
渭南市政協委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常偉指出,渭南擁有規模最大、歷史最長、資源豐富的渭北土壤耕作制度及其古土遺存、新舊龍首壩及古今龍首渠、渭北粟作文化、大荔豐圖義倉等農業文化遺產資源。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不僅是保護和傳承黃河文化的有效載體,也是向世界展示渭南、宣傳渭南的重要平臺,更是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推動渭南優質農產品走向國際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有效途徑。
常偉建議,應在全市范圍內對農業文化遺產開展普查,根據遺產地不同情況,建立測評和監督考核機制,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分類管理、利益共享機制,在準確掌握渭南農業生產系統分布狀況和瀕危程度的基礎上,分析農業文化遺產基本情況,編制《渭南市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農民是農業文化遺產的創造者,更應成為傳承和受益的主體。”常偉建議,應成立渭南市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專門機構,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避免過度開發,呈現原貌。同時要做好人才培養,加強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和走近農業文化遺產,將生態與文化優勢有機結合,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提高渭南知名度和影響力。
各界導報記者 李昱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