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落地了,這對我們陜西整個工程建設監理行業來說,絕對具有里程牌意義。”
“這個建議能被采納,多虧了宋委員的大力呼吁,也要感謝省政協這個平臺!”……
省政協委員宋阿麗
最近一段時間,在陜西工程建設監理行業群里,許多人留言點贊,感謝省政協委員、西北(陜西)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阿麗為整個監理行業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小建議”促進行業大改變 從一件1年前的提案說起
到底是什么事,讓整個工程建設監理行業都在感謝宋阿麗和省政協?這還得從一件提案說起。
2019年6月5日,宋阿麗向省政協提交了一份《關于合理規范陜西省建設監理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執業的建議》,建議陜西要結合實際建設工程市場規模,合理規定注冊監理工程師承擔項目總監工作數量。
宋阿麗說,2019年,陜西共有4832名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但實際在崗能夠擔任項目總監理工程師的只有3277名,全省新建、續建工程存量約1萬項(僅限辦理了施工許可證的統計數),遠遠大于有效執業人員數量。
根據陜西省2010年3月1日實施的《陜西省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45條“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不得同時承擔兩個及兩個以上建設工程項目的監理,也不得委托他人代行監理職責”的規定,出現了我省執業注冊監理工程師與工程建設規模嚴重不對等的情況。為了生存,大量不在現場工作的監理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被迫上崗”——掛上項目,很多外省監理企業在陜業務大肆拓展,監理服務質量整體下滑明顯。
“一名注冊監理工程師只能擔任一個建設項目的總監理工程師,嚴重制約了陜西監理行業的發展。”宋阿麗說,實際檢查中,發現很多項目總監理工程師不在崗、人證分離,特別是省外監理企業基本上都是總監掛名、本地人員監理,無法保證監理工作質量。一個總監只能監理一個項目的地方政策,嚴重制約了陜西監理企業發展。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委員建議被寫入新《條例》
在充分聽取陜西省建設監理協會等行業內人員的意見建議后,宋阿麗向省政協提交了《關于合理規范陜西省建設監理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執業的建議》。
這件提案經省政協提案委審查立案交辦后,受到承辦單位省住建廳的高度重視。
2019年7月25日,省住建廳建筑市場建管處原副處長鄭海平一行專程來到宋阿麗所在的公司,就提案辦理情況聽取宋阿麗和陜西工程建設監理行業有關人士的意見建議。
“正是那場提案辦理協商會,讓我們和承辦單位面對面座談,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最終促成建議被采納。”回想起去年那場提案辦理協商會,宋阿麗仍記憶猶新。
今年6月11日,陜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由陜西省住建廳提交的修正《陜西省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議案,其中,在第四十五條中明確提出,一名注冊監理工程師可擔任一項建設工程監理合同的總監理工程師。當需要同時擔任多項建設工程監理合同的總監理工程師時,應當經建設單位書面同意,且最多不得超過三項。
“我的建議被原文寫進新修改的《條例》中,說明政府職能部門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這次修改,對陜西整個工程建設監理行業來說,絕對是個大改變。”看到自己所提建議被采納,宋阿麗難掩內心激動。
激動之外,也讓宋阿麗深刻感受到,委員提案受到重視并被采納落實,反映出政府職能部門對委員提案的重視,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平時只有深入調研,多聽取民意,把群眾的呼聲反映上去,才是一名政協委員該有的職責與擔當。
各界導報首席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