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斌 實習記者 寇靜 王玉璠
山陽縣天竺山鎮柳山坡村,下轄5個村民小組537戶1683人,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8戶403人。自2014年商洛市僑聯包扶以來,如今六年多過去了,柳山坡村已舊貌換新顏,成為了一個生態康養、美麗宜居的小村莊。
只有干部在精準扶貧上“不掉鏈”,群眾才會在小康路上“不掉隊”。商洛市僑聯把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列入僑聯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了由市僑聯黨組書記主抓,主席、副主席分管,1名同志長期駐村,全體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4名縣級領導堅持每人每月駐村1周的駐村工作制度,并定期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脫貧攻堅工作。
為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市上成立了由市僑聯、市運管處、山陽縣農科教中心組成的聯合駐村工作隊,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包扶合力,共同推進精準脫貧工作。為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市僑聯機關黨支部與柳山坡村黨支部建立了“雙聯雙建”結對共建工作機制,以黨建引領包村扶貧工作。
不斷改善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大工程,更是貧困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支撐。2019年以來,市僑聯先后為村上爭取資金30多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柳山坡村在安全飲水、通組道路、照明用電、衛星電視等方面均實現了全覆蓋。其中,通訊網絡覆蓋率達到90%,新建村衛生室已投入使用,危房改造43戶95人,易地搬遷戶13戶56人,全村210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所有學生均已享受相應幫扶政策;148戶貧困戶全部參加大病保險和新型合作醫療,按標準享受補貼;每年組織“健康扶貧”義診活動2次,慢性病簽約26人,醫師簽約服務達到100%。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市僑聯聚焦產業發展,在提升“造血”功能上發力,有效推動了脫貧攻堅取得豐碩成果。以興旺養殖專業合作社(養兔)等集體經濟為載體,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同時以連翹、油菜示范基地為依托,堅持發展核桃、板栗、黃姜、黑豬、伊拉兔、中華蜂等多種產業,目前已形成規?;⒘Ⅲw化、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全村共發展中華蜂100箱、連翹500畝、油菜120畝、油葵80畝、核桃板栗科管500畝,生態養豬200頭,累計出欄兔子18萬只,集體經營收入達75萬元,產業不斷優化,群眾穩步增收。
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提升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才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最堅實持久的基礎。市僑聯通過大力開展“四扶五風六化”精神扶貧行動,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先后舉辦“實用技術暨就業扶貧培訓班”兩期,召開群眾大會4次,宣講黨和國家關于扶貧開發的重大方針政策、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扶貧措施,培訓貧困人員120人次,組織外出務工134人,對于創業、就業人員提供產業創業貸款11戶51萬元。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群團組織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據市僑聯黨組書記劉彥鋒介紹,近年來,市僑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搭建“互聯網+僑聯+精準脫貧”工作新模式,動員各方力量獻智出力,助推商洛脫貧攻堅工作。
有付出就有收獲,截至2019年底,柳山坡村建檔立卡脫貧戶僅剩3戶7人。2020年,市僑聯將按照“三排查三清零”“四個不摘”的工作要求,繼續強弱項、補短板、揚優勢、固根基,不斷拓寬幫扶渠道,創新幫扶措施,鞏固好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圓滿收官。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