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靜波 攝
7月30日,省政協召開“推進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月度協商座談會。
省政協委員、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巡視員張為和認為,在目前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和標準由各市(區)自行編制的情況下,建議我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各地區由于對政策理解執行不到位而導致的“避難就易、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等問題。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看的。”張為和說,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在“里子”上下足功夫,重點關注建筑結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雨污管道是否暢通,供氣、供電設備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能否加裝電梯便利群眾出行,房屋節能保溫功能是否良好等。
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明確老舊小區改造必須遵循“安全性、功能性、便捷性、舒適性、美觀性”的基本邏輯,落實“一區一策”“一樓一策”的要求,著力完善群眾參與、群眾監督和工程考核評價機制,確保將改善居住功能擺在首位。
張為和調研發現,功能性改造的難點主要是資金難以籌措。他舉例說,每部電梯安裝費用約55萬元,目前西安的財政補助標準為15萬元,如將剩余40萬元的資金缺口分攤到住戶(按5層樓共8戶測算,一層不承擔費用),則每戶承擔的平均費用仍在5萬元左右。
“對于低收入家庭而言,這仍然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導致操作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集中資金、集中資源辦好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事情。”他建議,要建立相應的財政補貼傾斜政策。在嚴格控制資金預算總額的前提下,適度提高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室內管網改造等項目的補貼標準,同時壓縮非功能性改造的資金預算,減輕居民出資壓力。
同時,要建立嚴格的資金管控機制。以加強資金預算、管控和支付為手段,牢牢把住方案制定、過程監管、工程驗收等關口,確保該花的錢堅決不省、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真正體現功能性改造的導向,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