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維博
“加快推進剩余79項許可轉化劃轉”“打造全市行政審批‘一張網’”“增加便民服務中心服務窗口”“實行‘打包’服務”“放開不動產二次抵押登記”“借鑒‘生命樹’模式,推出‘一件事一次辦’套餐……”
8月6日,銅川市政協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市政協委員和政協智庫人員圍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銅川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協商議政、建言獻策。
銅川市2019年入選了“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但是,營商環境建設是一項沒有“休止符”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優化提升永遠在路上。
“隨著一大批重點項目的落地,我們的營商環境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還有很大的優化提升空間,還要繼續追趕超越。”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主任趙官龍開門見山說明此次協商的出發點和著眼點。
為了讓此次協商取得實效,市政協堅持問題導向,組織了部分委員開展市內調研和外地考察活動,在扎實查找自身弱項和不足之外,有針對性地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委員們收獲頗豐,建言也有的放矢。
“王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只有9人,平均每人要負責近100項審批業務。”談成績,也談不足,劉西京委員針對審批權限下放后,“接不住、管不好”問題,結合自己調研成果和企業訴求,建議推進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模式,積極推行企業注銷“一網”服務,提高網上可辦率。
融資難問題是中小微企業發展最頭疼的問題,也是營商環境重要“堵點”之一,陳世梅委員建議創新貸款抵押方式,推行倉單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貸款業務,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抵押問題,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然人和法人生命樹”“互聯網+大走訪”等外地先進模式在座談會被委員們津津樂道。市政協智庫成員席周亞一一解讀這些營商環境先進做法,并建議虛心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增加“打包”服務,建立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平臺,提升全市政務服務水平。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市政協委員趙殿軼認為,必須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升銅川市的競爭力。相關部門應聚焦營商環境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分類、分層、分責限期掛賬整改,確保取得實效。
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競爭力的鮮明標簽和先決條件,是推動實現一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作。市政協副主席成登鵬建議,要“顆粒化”分解政府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任務,合力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副市長李榮對政協委員和政協智庫成員針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的意見建議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廣大政協委員要繼續發揮聯系廣泛、智力密集的優勢,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