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8月28日,漢濱區政協組織民族宗教祖國統一委員會部分委員視察張灘鎮脫貧攻堅工作和城東新區建設推進情況。李萍副主席帶隊、陳曉安秘書長參加,張灘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陪同,共計30余人參加視察調研活動。
青山連翠,晴空如洗,崇山峻嶺間的大沙河緩緩流淌,清澈見底。視察組首站來到張灘鎮東溝村大沙河畔,察看 “菇滿園”香菇種植基地,黑色的大棚里,一排排整齊的菌架,成列著一根根均勻的菌棒,鱗次比節,圓潤飽滿。據了解,目前建成香菇大棚基地2個,生產基地1個,上架香菇菌棒10萬袋,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該村采取提供菌棒、技術指導、保底回收、直銷商超等措施,有效解決了市場銷售難道,帶動周邊53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
隨后,驅車至安溝村,躍入眼簾的嶄新村部和不遠處集中安置點,白墻黛瓦,錯落有致。
鎮長王功劍介紹了鎮村脫貧攻堅情況。他說,張灘鎮近年來緊緊圍繞“山區聚力脫貧攻堅、川道圍繞城東建設”的總體布局,著力從連片推進、整村實施、精準到戶到人三個方面綜合施策,打破行政區劃界線,堅決摒棄各自為戰的局面,將地界相連、條件相似的4個貧困村規劃為集中連片脫貧攻堅區,一體謀劃脫貧攻堅水、電、路、訊、房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打出“組合拳”,助推脫貧取得實效。
視察組一行還參觀了凈化水廠,當聽到該水站不僅解決了安溝村民安全飲水問題,還向臨近鎮村供水,惠及群眾8000余人時,李萍高興地說:“這不僅是脫貧的樣板工程,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德政工程。”
在金銀花種植基地,委員們感受到“三變改革”給農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被流轉土地的貧困戶,僅“分紅”就獲得了2000多元的收入,為“穩脫遏返”奠定了產業基礎。
烈日當空,酷暑未消,在漢江南岸的張石大道施工現場,車輛穿梭頻繁,人員忙碌其間,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視察的最后一站,實地查看城東新區建設進度。鎮黨委書記周峰介紹,城東新區開發,是市委、市政府實施“湖城一體、疏解江南”,打造生態宜居品質城市的重大舉措。張灘鎮轄區內有11個村是城東新區開發的主戰場。鎮黨委、鎮政府搶抓機遇,勇于擔當,以“主人翁”主人公的姿態,全力以赴做好新區建設的服務保障工作, 目前張石大道、秦巴大道、明珠路、堤路結合、數字產業園、區中醫院、黃洋河墊地、五人制足球場等重點項目的前期開工建設,累計征收土地4700余畝,有力推動了征遷進程。
整個視察過程中,委員們一邊了解情況,一邊討論問題,對張灘鎮脫貧攻堅連片開發、整體推進及發展特色農業,促使貧困農民如期摘帽,給予高度評價,并對配合建設城東新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貢獻,予以充分肯定。委員們就優化空間布局,招商引資,項目支撐等方面“支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意見。(通訊員 李玉海 翁軍)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