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政協主席陳俊哲宣布“委員活動日”活動啟動
□ 樊星 張望榮 宋磊 文/圖
大山深處的空氣格外清新,山巒俊秀如洗,成片的核桃林青翠欲滴。核桃已經成熟采摘過了,樹林下一群群羽毛锃亮的母雞正在歡快地啄食。這里是渭南市臨渭區陽郭鎮三官廟村,也是渭南市政協包聯的貧困村。
9月21日,渭南市政協首次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三官廟村來了一群特殊的“親戚”。活動中,三官廟村黨支部書記張久長握著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張駿的手感激地說:“多虧了咱政協人,我們村的‘金蛋蛋’現在不愁賣了!”
“委員在身邊,難題找委員。”近期以來,渭南市民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己身邊的變化。活動中,渭南市政協組織委員兵分多路,走進社區,走向街頭,走到田間,向市民普法論典,為群眾答疑釋惑。廣大政協委員主動擔當干勁十足,用“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滿意指數”,彰顯了新時代渭南政協人的使命和擔當,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政協組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一個個委員感人的故事就像一個個動聽的音符,鏗鏘有力響徹秦東。
“委員活動日”啟動儀式現場
?政協發出“動員令”
“讓群眾了解政協,讓政協委員最大限度發揮作用。”9月14日,全體渭南市政協委員都收到了一封信。各位委員:展信佳!“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這個九月注定是不平凡的。渭南市政協于月初剛剛成立首批“政協委員工作室”,9月21日又將迎來首次“委員活動日”,只有貼近基層貼近民生,將協商平臺搭建在百姓家門口,將履職觸角延伸到鄉村社區,才能找到政協工作創新增效的動力和潛能所在。
渭南市政協今年的“委員活動日”活動,由委員工作委員會具體負責協調,組織全體委員根據各自所在工作領域、行業分工走到群眾中去,并在倡議信中向全體政協委員發出號召:一、號召委員們走進基層深入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為渭南高質量發展匯聚正能量。二、號召委員們發揮職業優勢、界別優勢,開展法律援助、醫療義診、團結聯誼等活動,力所能及地為貧困群眾做一件實事、好事、公益事;三、號召委員們深入了解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熱點問題,發揮為群眾代言、為企業排憂、為政府獻策的作用,收集社情,反映民意。
在調研視察、專題協商等履職活動中,渭南市政協邀請不同領域的群眾代表和各類專業人士參與,并把有沒有推動民生改善,有沒有解決群眾關切問題,作為年終委員履職評議的一個重要指標。
“聞令即動!”在渭南市政協號召下,廣大委員迅速行動起來,進村入戶開展調研和走訪,收集反映群眾意見并協調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將落實解決問題貫穿整個活動的全過程。
政協委員走進槐衙社區
?街頭田間有委員
張衛飛是臨渭區陽郭鎮三官廟村扶貧產業園林下土雞養殖場的負責人。該村有貧困戶128戶,為助力脫貧攻堅,村上采用全程無公害生態養殖模式,發展林下養殖土雞近3000只,進入盛蛋期后,每日可產土雞蛋近百斤。然而,由于諸多原因,客商偏少,雞蛋一時難以售出。
得知張衛飛的實際困境后,渭南市政協常委張曉玲緊急呼吁,利用自身媒體從業優勢,幫助村民賣起了土雞蛋。”渭南市臨渭區老年公寓、市鹽務局等單位紛紛派人來到三官廟村商談采購事宜,養殖場的土雞蛋一時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感謝張委員,是政協人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張衛飛提起這事激動不已。9月16日,渭南市政協委員、渭南泰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魏新峰走進中心廣場社區,結合身邊典型事例,與群眾問答互動,現場宣傳解讀《民法典》。魏新峰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對《民法典》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介紹、分析和解讀,講授了物權、婚姻家庭、繼承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用最通俗的語言深入淺析,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引導群眾增強法治意識,自覺遵守《民法典》,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宣講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生動案例,對正確理解和準確適用民法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讓人受益匪淺。
基層的問題看似是“小事”,但在群眾眼中往往是關系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魏新峰說,“‘小事’不小,只有群眾懂法守法,才能更好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
“我以前從不關心政協是干什么的,今天聽了魏律師的講解,才懂得政協關注的就是咱老百姓的身邊事。”社區李女士說。
政協委員聆聽專家講述黃河文化
9月18日,渭南市政協邀請我省水利專家蔣建軍走進政協大講堂,為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專場開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講座中,蔣建軍教授從了解黃河、認識渭河,并就渭河流域文化大事件以及渭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目標探討等幾個方面,講授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如何與渭南發展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內容涉及黃河、渭河水安全、水文化、水資源等;涉及的區域有黃河干流涉渭段、渭河流域、秦嶺北麓南山支流。講授內容既有理論基礎,又有現實依據。此次大講堂不僅豐富了知識,也為委員今后履職開拓了視野。
9月18日,渭南市政協副主席楊森明帶領委員們來到市襟尤路農貿市場、宏帆廣場現場視察,了解掌握一線情況,助力渭南城市創文工作。
政協委員在宏帆廣場調研
在如火如荼的“委員活動日”活動中,渭南市政協委員釋法光來到光華社區,開展入戶走訪,讓群眾了解政協職能和委員職責,在了解到實際困難后,為3戶低收入群眾各發放了500元慰問金。渭南市政協委員梁紅霞走進社區,為社區老人進行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咨詢和普查……
政協一頭連著黨委政府,一頭連著各界群眾,是密切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政協委員只有深入群眾中去,深入交心交流,才會發現和反映實際問題。只有不斷提升新能力,才能更好助力發展。深入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是渭南市政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省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有力舉措,也是深入推進“讓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的積極實踐。
?讓“委員活動日”常態化
“今后,渭南市政協會把此次‘委員活動日’活動普及并常態化,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深入群眾、服務群眾來影響群眾、帶動群眾,拉近政協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凝聚起促進和諧、推動發展的最廣泛的共識和磅礴的力量。”渭南市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魏芳莉說。
9月21日,渭南市政協系統首次“委員活動日”啟動儀式在渭南市中心廣場舉行。渭南市政協主席陳俊哲出席啟動儀式。臨渭區政協主席陳根許主持。簡短的儀式后,市政協把聚焦點和閃光燈留給了政協委員們,政協搭平臺,委員唱主角,張曉玲和王倩芝委員面對臺下熱情的群眾作了精彩發言。
“政協委員是一種使命,只有和群眾緊密聯系,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和農村去,調研才能沾上泥土,帶上露珠,有了煙火氣息。”渭南市政協常委張曉玲說。
“政協委員的身份已經陪伴我四個春秋,一路走來,我最大的感受是當委員一定要多一些泥土香,多一些書卷氣。”臨渭區政協委員王倩芝在啟動儀式上的發言引起在場委員的共鳴。
“委員活動日”義診活動現場
“身為政協委員,宣講政策、服務群眾我義不容辭,今后我們將多開展送醫下鄉、進社區活動,為群眾進行脊柱健康普查,為貧困患者免費治療,讓群眾切實有‘醫’靠。”9月21日,渭南市三賢路東段,市政協委員、市脊柱康復醫院院長趙哲勛坐在街頭邊接診邊說。
“今天我給委員們布置一項作業,咱們視察的朝陽小區,屬于老舊小區改造范疇,對于老舊小區如何改造,請大家視察完拿出接地氣的好點子。”渭南市政協副主席賀韌現場給委員們布置起作業。
走進趙超委員工作室
走進王松濤委員工作室
活動日當天,渭南市北站青年綜合服務中心,共青團渭南市委書記、趙超委員工作室里,圍繞中心工作,奉獻青春力量;渭南市高新區3D基地,姜通委員工作室里,專家委員齊聚一堂,共話渭南高質量發展;在王松濤委員工作室,各界委員就“十四五”規劃編制進行專題交流。活動中,委員們走進社區,宣傳《民法典》,贈書送政策,將黨的聲音傳遞;聽黃河文化、看渭南發展,提高素質、拓寬視野;走進市場,了解群眾需求,將群眾的心聲表達。委員們宣講多黨合作、政治協商,促進雙向發力;圍繞消費扶貧、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積極建言獻策;分享法律知識、提供咨詢服務,為群眾解疑釋惑。
陽郭鎮三官廟村群眾聆聽委員解讀《民法典》
“今天參加政協的這個活動讓我很受啟發,原來我們身邊就有‘智囊團’,今后關于老舊小區改造,我將及時聯系委員工作室,向他們咨詢討主意。”活動現場,小區居民李麗華感慨地說。
“給群眾辦事就要讓群眾參與,把老百姓心聲通過政協搭建的協商平臺傳遞出去,共同把我們渭南建設得更美好。”退休干部劉剛健說。
面對面走到群眾中間,實打實發現問題。通過開展“委員活動日”系列活動,暢通了政協委員與群眾的交流渠道,充分發揮了政協委員在宣傳政策、推動解決問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實現了政協工作的雙向發力。把委員履職活動辦在基層、放在一線、扎根基層群眾,實現了政協工作緊密聯系群眾,與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同頻共振。
通過此次“委員活動日”活動,不僅提升了廣大群眾對政協的滿意度,也是渭南政協人一次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履職實踐,也必將進一步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為渭南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的智慧和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