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路漫游 王雪鋒
“商洛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發展變化太大了,出行不僅可以選擇共享單車、網約車、公交車,還能刷卡掃碼、移動支付,老百姓出行實在是方便的很。”經常乘坐公交車上下班的李先生感慨地說。這一系列變化的背后,離不開商洛市政協委員們長期的關注和付出。
緊扣熱點鼓與呼
商洛市政協四屆四次全會上,民建、民進等民主黨派建議,要更加重視以公共交通為核心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工作,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設置運營時間。張凌云等委員提交的《全面加強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建設的建議》被市政協作為大會的“一號提案”重點督辦。
自7月起,商洛市政協先后委托商州區政府、市委深改辦、市發改委等8個部門單位,圍繞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建設情況開展調研;8月24日至27日,市政協副主席夏啟宗帶領部分委員和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前往遼寧省大連市、鞍山市和山東省煙臺市學習考察;9月以來,市政協主席班子成員分別帶隊在城區汽車客運站、網約車平臺公司、中心城區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工作。
調研組發現,長期以來,由于運營管理體制機制不順、線網規劃布局不盡合理、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后、財政投入支持能力薄弱、保障服務水平不高等原因,嚴重影響了商洛城區公共交通的發展和百姓的出行。
圍繞難點獻良策
9月24日至25日,商洛市政協召開四屆十八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強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建設保障”進行專題協商,6名政協委員與交通、城管、交警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面對面進行議政交流。
委員們建議,拓寬視野思維,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資源優化、便捷順暢”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設新格局。統籌線路優化安排、站點布局建設、各類車輛投放、運營服務管理、做好政策保障、加強人員管理、政府激勵支持、公共設施標準、公共綜合執法與管理,推進新時代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建立市縣共同支持機制,設立專項資金,制定公交企業稅收返還支持公交運行政策,把客運站點與高鐵站點統籌規劃,把公交站點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同步建設。加強公交運輸企業內部管理,著力在資產運營效益、打造服務平臺、提升人員素質上下功夫。深化公交改革,探索建立企業發展貢獻與職級待遇相適應、中心城區客運與公交管理發展相融合、城市集約化管理、公交合理票價管理、特殊人群交通保障、文明宣傳教育的新機制,最大限度讓群眾感受到公共交通帶來的便利。持續關注此次協商成果的轉化落實情況,切實讓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的發展惠及更多市民。
認真采納早落實
商洛市政協圍繞完善公交線路調整、加密公交車輛運行班次、延長運營時間、提高公交站點覆蓋率等問題多方奔走,隨著各項政策逐步得到落實,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得到了有效化解。
在商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公交港灣、首末站、公交站牌、候車雨棚、充電(樁)、加氣站、調度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此外,商洛市還制定了公共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實施辦法,通過實行公交企業運營補貼市區兩級政府共擔,建立了政策性補貼長效機制。
今年,商洛市級財政已下達公共交通政策性補助351.8萬元,爭取中省專款支持公交車83輛,補助資金16.224萬元,新能源公交車16輛,補助資金3.597萬元。據悉,商洛市將根據政協調研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加大新能源公交車的投放力度,恢復9路等公交線路,進一步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和環保建設要求。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