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升集團從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濃縮蘋果汁的生產商和出口商。2010-2011年,我們經過對世界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反復考察,決定把企業發展戰略轉型至產業上游的蘋果種植領域,在全國首家從歐美引入了矮砧密植蘋果栽培技術并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在全國布局了現代化蘋果示范基地46個,總面積達到11.5萬畝。海升人作為蘋果全產業鏈發展的實踐者,不斷地在思考陜西蘋果產業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和高" />
記者 杜靜波 攝
12月23日上午,陜西省政協圍繞“加快推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議題,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
省政協常委,省工商聯副主席,海升集團董事長高亮發言,他介紹:
海升集團從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濃縮蘋果汁的生產商和出口商。2010-2011年,我們經過對世界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反復考察,決定把企業發展戰略轉型至產業上游的蘋果種植領域,在全國首家從歐美引入了矮砧密植蘋果栽培技術并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在全國布局了現代化蘋果示范基地46個,總面積達到11.5萬畝。海升人作為蘋果全產業鏈發展的實踐者,不斷地在思考陜西蘋果產業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和高質量發展問題。下面,我想重點談兩個方面。
第一,生產種植方面
首先在產區布局方面,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蘋果產區布局呈現西進北上趨勢,關中產區越來越沒有優勢。為此,一方面我們將產區布局北延到延安北部、榆林南部優生區發展,另一方面,要找到適合關中產區的優勢品種。陜西省從2004年到現在審定和引進的品種超過二十多個,但在新品種的產區適應性、規模化推廣和市場認可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在規模化、標準化建園方面,陜西大面積果園仍是喬化或者半矮化栽培模式,建設標準不高,規模化、機械化程度低,單位面積產量、質量不高,勞動力成本日益增長,果農收益日益下降,果園的更新換代勢在必行。
第三在生產技術方面,科學的水肥、植保、負載量、采收采后管理方面,研究的深度、廣度、推廣應用力度仍待加強。建議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盡快解決我省果業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
此外,冰雹、霜凍、大風等自然災害近年來頻發,尤其是優生產區,更容易受到極端災害影響。要想保質保量,必須加大對防雹網、防霜凍風機、防風林等防災減災設施的投入力度,減少損失。
第二,果品流通方面
流通環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商品化程度低,絕大多數生產者仍舊是混等包園形式在售賣,這種流通方式大大降低了商品價值,更無品牌影響力可言。國內市場不缺低端大宗水果,甚至過剩,而是缺少高端大宗水果。要體現產品的高端價值,必須實現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必須加大采后分選、貯藏、加工等設施以及配套的冷鏈物流運輸和品牌建設的投入力度。
以上這些問題的共同原因,就是配套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更深層次原因是農業金融政策與果業發展要求不匹配。現代農業是資本、技術、管理、品牌密集型產業,要使蘋果產業從產量、質量、成本、價格、收益各個層面整體提升,必須要加大產業鏈條中各個環節的投入。由于每一項投入的資金量都很大,加之周期較長、較慢,企業投資都有很大的壓力,更何況農戶。只有在國家和地方政府農業金融政策的引導和銀行資本的資金支持下,才有可能解決上述問題,實現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他建議:
一是由省政府主導,成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大約100億元。基金可以分階段、分板塊或分區域逐步投入,從最薄弱的板塊先投入,從最影響產量質量的板塊先投入,從科研、示范、到推廣的機構都應得到基金扶持,從根本上解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
二是建議政府和農發行開發一款專門針對蘋果產業發展的貸款產品,體量也是100億元,貸款的期限最好是10-15年,利率最好比一般利率低2%以上,期限和利率可以依據貸款主體的資質,分梯度設定。對于大型企業的大額貸款,政府也可以協調一些項目資金進行貼息。申請蘋果產業發展的貸款審批,可以走綠色通道,提高資金專項使用的效率。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