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2017年6月21日,是村民劉春虎至今難忘的日子。
種植蘋果十多年,劉春虎雖已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但是買一臺農耕機,也得省吃儉用大半年。這一天,村民們都聚集在村頭廣場,等待著免費領取微型耕作機、打藥機,他們無比激動。“回想起來,2017年,確實是上佛腰村的轉折年。”劉春虎說。
延川縣楊家圪坮鎮上佛腰村,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山大溝深,耕地面積少,自然條件差,蘋果產業發展不均衡。在村居住發展產業的人較少,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嚴重不足,加之村與村之間分布分散,難以管理,要想實現脫貧致富難度較大。
面對未知的困難和群眾的擔心,延川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張振宏帶領全體包扶干部,第一時間進村入戶調查摸底,跑遍了6個自然村的家家戶戶,對確定的67戶貧困戶和在村居住的一般農戶的基本情況做到胸有成竹,逐戶制訂扶貧幫困計劃。
為壯大產業發展,2017年,延川縣政協幫扶工作隊與縣扶貧辦、財政局協調農業資金14.6萬元,為上佛腰貧困戶補助購買噴霧機、割草機等農具,這讓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劉春虎種植了20畝蘋果,他家的蘋果防雹網、儲藏土庫等都是工作隊協調搭建的。如今,劉春虎家年收入達10萬余元,成了上佛腰村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
偏僻、山路多,是上佛腰村發展蘋果產業的短板。2018年,收購蘋果的大型車輛到不了果園,修路迫在眉睫。上佛腰村支書劉海說,張振宏多次來到村上看地形、協調開現場會,甚至親自畫了圖紙,拿到延川縣領導辦公室。一條8公里長的產業路,大大縮短了村子到縣城的距離,上佛腰村800位村民對此深表感激。
村民梅清百養了200多只羊,割草機等機器都需要三相電,但是這個問題遲遲無法解決。第一書記李鵬得知后,將此事向延川縣政協匯報。張振宏了解情況后,與供電公司溝通,接上了三相電,并減免了一部分費用。“本來要花一萬多的,最后只出了1000多塊。”梅清百說,政協來是做實事的。
為提高果樹抵御冰雹災害能力,搭建防雹網160畝;為抵御市場風險,建成73座蘋果儲藏土庫;為方便村民果園灌溉和平時管護,修建12口旱井;為減少村民成本,補貼1500箱蘋果套袋;為提高村民果業技術水平,進行蘋果拉枝、修剪、管護等技能集中培訓,接受培訓果農累計達225人次……這是上佛腰村民為延川縣政協羅列的“感恩”清單。
如今,上佛腰村已經有1750畝蘋果。駐村工作隊想充分利用該村“一村一品”的優勢,進一步落實中草藥、紅薯種植“借雞還蛋”等短期產業,逐漸形成穩定可靠的產業模式,進一步促進貧困戶增收致富。2019年,李鵬得知楊家圪坮鎮政府有個項目,立即積極爭取。他鼓勵村民種植紅薯,每一畝紅薯補貼一袋肥料,免費發放反光膜、地膜,這一舉措大大調動了村民的主動性。107畝紅薯、47戶村民,上佛腰村的短期產業逐漸建立起來了。
入戶巷道一米一米地硬化,路燈一盞一盞地亮起,廣場一方一方地鋪展。未來三年,駐村工作隊將著重加強上佛腰村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使上佛腰村成為真正宜居的美麗鄉村。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