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完成各項議程圓滿閉幕。
楊成林、楊曉琦、李世書、李文江、蔡文東、楊樹武、毛曄、張合平、馬智磊、鮑二偉、韓虎忠、牛昊、張朱祥、何樹強、劉建平、李淑梅等市級領導在主席臺就座。杜君杰主持閉幕大會。
本次大會應出席委員182名,實到委員163名,符合政協章程有關規定。
會議以舉手表決和投票選舉的方式,審議通過了選舉辦法;審議通過總監票人、監票人、計票人建議名單;審議通過了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主席、常務委員候選人建議名單;選舉李文江同志為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主席;選舉李國亮、郝懷宇、高云平、盧利芬、高軍、趙雄、王克軍七名同志為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審議通過了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關于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審議通過了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審議通過了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于市政協一屆五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的決議;審議通過了政協神木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政治決議。
楊成林指出,過去一年,市政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突出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團結帶領全體政協委員在助推發展、破解難題上建諍言,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凝共識,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
楊成林強調,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開局之年。市政協和全體委員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工作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匯聚到實施“136”發展戰略上來,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奮力譜寫新時代神木追趕超越全新篇章。
楊成林要求,全市政協委員要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在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工作格局中找準政協工作的定位,真正擔負起推進市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的職責使命。要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和自身優勢,積極建言資政,強化民主監督,認真開展協商式、促進式監督,廣泛凝聚共識,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的溝通聯系,努力形成全市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要始終牢記“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多為群眾著想,多為群眾發聲,把民生問題作為政協履行職能的主要切入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人民群眾的真實意愿和迫切訴求反映上來。要激發改革創新的強大活力,弘揚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落實好政協協商民主建設各項改革舉措,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高標準完成“委員作業”,高質量解答“時代考題”,切實用自身的“實干指數”“辛苦指數”換來神木的“發展指數”和群眾的“滿意指數”,凝聚起全市人民共同建設黃河“幾”字彎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示范市的磅礴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李文江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旗幟鮮明的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政協履職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始終做到與神木市委同心共濟、同軸共轉、同頻共振,切實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政協的擔當與作為。要認真學習貫徹市委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圍繞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問題,深入開展專題協商和視察調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組織優勢和界別優勢,切實為市委、市政府建真言、獻良策、出實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全面開啟創新工作模式,在創新中堅持民主、團結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切實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參考。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廣大政協委員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愿,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要增強委員意識、履行委員責任、注重委員形象、珍惜委員榮譽,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力譜寫新時代神木政協事業新篇章,為建設黃河“幾”字彎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示范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會對王文彪等12名優秀政協委員,對《關于將西安至榆林的動車延伸至神木建議》等10件優秀提案,對市委組織部等9個提案承辦先進單位,對呼海軍等2名提案督辦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大會設立了1個主會場和2個分會場。應邀出席大會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紀委監委、市人武部、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屬產業園區管委會、職業技術學院、大柳塔試驗區、石峁遺址管理處的市級領導,在神榆林市政協委員,市政協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市委統戰部離退休老領導,市各界人士聯誼會全體會員;列席會議的有各鎮黨委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市委各工作部門、各人民團體主要負責人,人大、政府各部門及直屬事企業單位、政協各部門和部分省、市駐神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和市內新聞媒體記者。(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燕妮)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