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通訊員 楊永莉
洛川縣政協委員屈建興是高級農藝師,曾入選“中國好人榜”,亦是洛川蘋果產業和新產業經濟的匠心實踐者和先行者。從普通的果鄉人到果業技藝的領頭人,他始終堅守著農藝人的工匠精神。
1993年,屈建興畢業回到家鄉投身蘋果產業。作為一名小小代辦,他一直堅持“幫客商找到滿意的蘋果,幫果農賣到滿意的價格”的理念,把在學校學到的專業技能和洛川蘋果種植的實際結合起來,詳細了解洛川蘋果的生長、銷售規律,第一時間知曉哪里的蘋果成熟佳、品質優、價格合理以及適合銷售的具體市場,精湛的技藝和良好的口碑為他帶來了不少蘋果生意。
憑著不懈的努力,屈建興騎著幾經更換的摩托車,跑了上萬里路,與全國各地40多位果商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2011年,他成為洛川冠隆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資深農藝師,在他的技術專長和經營理念引領下,公司將洛川蘋果銷往北京、天津、南京等城市,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為洛川經濟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公司亦獲得了“全國消費者放心滿意企業”“國家重質量服務信譽4A級品牌企業”等稱號。
洛川是農業大縣,更是蘋果名縣。屈建興始終牢記一名農藝人的社會使命,圍繞“創造美好與健康新生活”的核心主題,以洛川蘋果為主打造品牌,不斷發展創新精神,積極探索新產業,彌補當地產業單一的短板。近年來,他跑遍大江南北尋找適合當地種植的農產品,經過前期的探索試驗及專業技術調研論證,發現新疆地區種植的西梅適合當地各項環境指標。
由于新的農作物引進對農民來說投資風險大,屈建興提出了“公司+種植合作社+農戶”產業模式。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只需投入土地及勞動,其他苗木、技術、肥料及后期銷售均由專業且有實力的公司負責,這樣的合作模式得到果農的大力響應。隨后,他撲下身子,悉心研究西梅在洛川不同地域的生長變化特征,摸索總結出從調苗、育苗、栽植、修剪到施肥、噴藥、間種等一整套技術要領,和農戶一起參與到種植過程中,躬身實踐、精心實施。短短兩年時間,西梅種植達600余畝,苗木長勢良好,吸引了更多果農加入,西梅有望成為農民新的致富產業。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青年農藝師,屈建興從未忘記自己的根在農村,他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傾心傾力幫農民擺脫貧困。
菩堤鄉新城堡村的王旺升常年體弱多病,兒子又在西安上大學,一家人居住在幾間危房內。在包扶干部的多方協助下,他家修起了4間平房,卻因資金受困,只好用破舊的被子擋住門窗,一家人蜷縮在潮濕的平房內。屈建興了解這一情況后,當即給王旺升一家送去了大米、白面和食用油,從有限的收入里拿出6000元,為王旺升家的新房安裝了新門窗。隨后幾年,他不僅多次前去看望王旺升一家,送去生活生產物資,還深入田間地頭,親手指導果園管理,幫助王旺升一家度過最艱難的時期,直至王旺升兒子畢業參加工作。
幾年來,屈建興先后資助了十余名貧困大學生,為70余個貧困家庭優秀大學生尋找到社會實踐和見習崗位。
二十多年來,屈建興用農藝人的工匠精神,深耕蘋果產業,不斷探索發展新產業模式,始終堅守技立本、能為先,肩負擔當,砥礪前行,行穩致遠,成為最美的奮斗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