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不僅要穩定發展,更要在產業布局、技術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4月7日,延安市政協主席薛海濤、副主席黑樹林等深入黃陵縣店頭鎮,就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與相關企業進行探討交流。
走進黃陵縣店頭鎮,桃花、杏花香味撲鼻而來,更有一股沉淀許久的煤灰味兒。店頭鎮的城鎮建成區(含工業用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這樣的規模相當于一些小縣城。作為全國重點鎮之一,店頭的發展離不開這里的礦產資源——煤炭。據了解,店頭鎮是一個以煤炭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主導型小城鎮,是黃陵的經濟中心。這里的煤炭儲量達20余億噸,具有低硫、低磷、低灰、高發熱量等特點,廣泛用于發電、冶金、化工等領域。
陜西黃陵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就在礦區腹地店頭鎮,是我省“十大循環經濟園區”之一。公司采用國內先進的5.5米側裝煤搗固焦爐生產工藝,建設規模為年產200萬噸焦炭、25萬噸甲醇、10萬噸液氨和煤焦油等其他化工產品。2011年,曹家峪園區首座焦爐的試運行,改寫了延安地區有煤無化的歷史。目前,黃陵煤化工循環經濟項目基本建成。黃陵礦業燃煤發電有限公司則是典型的煤電一體化的坑口電廠,該項目是陜北至湖北特高壓輸電線路重要電源支撐點,項目還在持續建設中。走進黃陵礦業一號煤礦調度指揮控制中心,調研組被遠程控制系統吸引,企業生產早已擺脫了原來的勞動密集型業態。據了解,該煤礦的煤炭產品“黃靈一號”深受市場和用戶歡迎。
沒有落后的產業屬性,只有落后的技術、工藝、裝備、產品、模式和理念。在我省的“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要實施煤化工產業延鏈強鏈行動,拓展煤油氣鹽多元綜合循環利用途徑,加快發展精細化工材料和終端應用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要求推進大型煤礦智能化建設,調整優化煤電布局,積極發展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擴大電力外送規模,高水平建設延安綜合能源基地。
薛海濤指出,能礦資源是陜西的寶貴資源與發展優勢,“安全、高效、綠色、低碳、智慧”是能化產業發展的原則,推動能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全省實現追趕超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要圍繞高質量發展的建設要求,在產業規模、能源轉化率、能源輸出比例、高水平開放、產業體系上下功夫。要著眼于行業內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引進,在產業布局、技術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進行創新,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邁向新高度,為延安開啟新征程再作新貢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