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起縣政協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管理能力、綜合競爭實力和持續發展潛力的綜合體現,是我國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按照縣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去年8月,吳起縣政協組成調研組,就全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進行調研。結合調研中發現的城市管理體制不健全、創建意識不堅定、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整治不徹底、公共秩序不規范等問題,調研組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加強配合協作,強化聯動機制。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全縣統一部署,牢固樹立創建工作“一盤棋”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全面鞏固提升已有成效。充分運用部門聯動機制,增強統籌協調能力、聯動協作能力。牽頭部門敢擔當、協同單位善配合,最大程度地集聚人力、物力,推動問題最終解決。建議縣委責成有關單位牽頭,發揮部門聯動作用,會同縣房產中心、住建局、城管局、消防隊等單位,成立吳起縣小區物業管理協會,制定全縣統一的小區物業管理制度,方便全縣物業管理統一規范開展。
(二)堅持問題導向,做實整改機制。對東園子沿線、副食公司、糧食局家屬樓等地遺留問題,各級各部門要不等靠、不依賴、不推諉、不扯皮,找準癥結、立行立改。要在日常自查自糾上動腦筋、下功夫,過細查、過硬改。對照《測評細則》和中央、省文明辦要求,拉網式系統梳理創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對公共秩序、交通秩序、生態環境等突出問題對癥下藥,對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綜合施策,補缺補短補軟,確保在今年的測評考核中硬件少失分、軟件多加分、綜合得高分。建議加快政府后山窯洞群、后大橋市場周邊、東園子沿線、石百萬等地拆遷改造進度,對政府溝后巷道路進行硬化改造,避免雨后泥水流入縣城主街道。
(三)突出主體意識,構筑共建機制。以文明素質教育為重點,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堅持以德感人、以德育人,廣泛開展以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文明禮儀等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的文明道德素質。通過輿論引導、典型示范、居民自治、社區服務、鄉規民約等多種手段和方式,從市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注重規范群眾文明行為,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激發和調動群眾參與文明創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督察組、巡查組、志愿者等各類隊伍的作用,讓文明創建成為群眾的思想共識和行為自覺,從而夯實文明創建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建議宣傳部門制作吳起道德模范人物等宣傳短片,在各廣場電視循環播放,拓展先進人物的宣傳效應。
(四)重視輿論宣傳,完善引導機制。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要大力宣傳文明城市創建中的新典型、新經驗,最大限度發揮好典型經驗的帶動作用。各類媒體媒介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公益宣傳廣告的常態性發布,加強對文明創建的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開辟市民點評專欄,選擇長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通過新聞追蹤報道、深度調查等形式加以重點關注。建議相關部門建立吳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創建工作動態信息,組織發動曝光身邊不文明現象,對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翻越護欄等不文明現象做到“隨手拍、隨時曝”,營造積極向上的環境氛圍,以社會關注倒逼問題的解決。
(五)鞏固創建成果,建立長效機制。切實增強建立長效機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不為創建而創建,不唯政績而創建的普遍共識。要進一步做好創建過程形成的長效機制和城市管理機制有效銜接,避免出現創前創后大起大落的現象。始終堅持把創建過程當作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精心設計創建活動載體,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優化發展環境、改善城鄉面貌、提高生活品質,塑造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根本目的。建議進一步提高創建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水平,要求有關部門始終堅持邊創建邊建制,對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用制度的形式固化施行,確保長期規范,要立足長遠,查漏補缺,特別是要對創文期間緊急上馬的城市建設項目盡快完善評審、招標等前期手續,強化工程檢測驗收,確保質量達標。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