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離不開科教資源轉化的強力支撐,作為科教大省,我省創新綜合實力雄厚,科研成果豐碩。但關鍵核心技術只有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推動經濟社會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為了摸清我省科教優勢轉化情況,5月24日至27日,省政協組織部分常委、委員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圍繞“我省科教優勢轉化情況”在西安、寶雞開展民主監督性視察,就轉化過程中政策落實和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在視察前的調研情況通報會上,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楊柳介紹,近年來,我省聚焦能源化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支柱產業,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全省科技創新潛能不斷釋放,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創新空間布局持續優化,目前,部分專項成果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
視察期間,結合部分企業科研成果本土轉化率低的問題,視察團表示,科研成果本地轉化“開花結果”,一方面要考慮其成果能否適應市場需求,實現規模化投產;另一方面還要經得住外省優渥條件誘惑,在省內聚集上下游企業全產業鏈式發展。
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華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由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設立,專業從事集成電路高端封裝測試行業,是西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的龍頭企業之一。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得到了視察團的一致好評。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大家表示,產業鏈配套完整,才能有效帶動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目前,我省企業大多是散點式的,產業鏈不全,帶動能力就弱,華天科技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值得借鑒。”省政協委員、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任保平有感而發。他建議,要具備“鏈式”思維,針對產業鏈不全的行業,要做好統籌謀劃,以大項目招引為牽引,編制產業鏈財政支持政策,做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文章”。
在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龍頭企業是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西安艾可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航空航天、工業軌道、交通物聯網等行業領域存儲芯片及存儲系統設計研發的高科技公司,也是國內首家將存儲陣列架構應用于衛星載荷系統的供應商。
“陜西有航天領域深厚的歷史積累,高尖端人才、科研院所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航天配套產業聚集,但龍頭企業卻很匱乏。”公司創始人朱榮臻在經營企業過程中深有感觸。他認為,政府應從產業聚合角度入手,引入龍頭企業,依據市場需求推動整個行業配套有機發展。他希望政府部門能加強政策宣傳,為企業提供更多“政策到家”服務,吸引來陜創業的高科技人才。
“要把產業往長做、往大做,立足本土優勢,培育品牌產業。”省政協常委、西安工程大學副校長吳軒第說。他建議,政府要幫助尋找能夠投入生產線的獲獎科研成果,并加大后續研發投入,助力形成一定產業。
改革+創新+人才 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是我國重要的稀有金屬材料研究基地和行業技術開發中心,通過自有成果轉化組建了32個高新技術產業公司,獲得科技成果獎410余項。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超導材料研究所所長李成山在作情況介紹時表示,當下,如何使企業市場利潤回流至研發環節,成了院所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卡脖子”難題。
“根源還在于體制機制沒有搞活。”視察團成員表示,應改革體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全面打通科研成果轉化通道。
作為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近年來,寶雞持續聚集創新資源,培育建設轉化平臺,聚力加速成果轉化,研發投入總量和技術合同交易總額在全省地級市均居前列。“目前,我們主要的難題,一是創新主體培育仍需持續推進,二是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加強,三是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比較匱乏。”寶雞市副市長時鎮說。
視察團表示,企業是最有活力的創新主體,在創新的市場化進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重視企業需求,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數據顯示,我省有高等院校110所,在校學生190萬人,每年畢業30余萬人。作為人才薈萃、資源富集大省,陜西如何利用手中“王牌”吸引產業落地生根?
“最關鍵是要留住本土人才。”大家表示,要加強本土人才培訓,按照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人才的特點,構建廣覆蓋、多層次、開放式的人才培訓體系。
省政協常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玉明說,要通過在住房、醫療等各個方面綜合施策,支持特色研發中心建設,留住高水平人才,再利用人才優勢,吸引產業落地。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孫高菊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