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發展工程,關系民生、關乎全局,我們要把這項工作當作大事、要事、實事抓好落實……”6月1日,在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召開的調研前期情況通報會上,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語重心長地表示。
6月2日至4日,省政協提案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學者圍繞“我省住房租賃市場培育和發展情況”議題在西安、寶雞兩市開展民主監督性調研。
筑巢引鳳 為留住人才“加把勁”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源泉樂業。但如何解決人才的住房問題,留住現有人才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已成為各地政府在“搶人大戰”中的重要籌碼。
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環境優美……調研組走進西安市高新區高科尚都摩卡人才公寓,一盆蝴蝶蘭正綻放吐蕊,為平淡的生活點綴出幸福味道。客廳、臥室、廚房,調研組仔細察看房屋的布局、質量等細節問題,此外,他們還注意到精裝修的房間還配備了電視機、冰箱、沙發等便民家電家具。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人才公寓于2014年建成投用,租賃住房建筑面積2.66萬㎡、共計427套,戶型設計為一居室和兩居室,最大面積73㎡,最小面積36㎡。周邊的餐飲、超市、健身中心等相關生活配套也一應俱全。
“人才公寓確實不錯,但要怎么申請,一個月租金多少?”“租戶一般都在哪里工作?”“經高新區認定的各類人才可申請租賃,租金在750元至1700元之間。”“租戶大多是附近華為、三星、移動等公司的白領員工。”……
據了解,為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西安市于2018年印發了《西安市人才安居實施細則(試行)》,通過貨幣化補貼、實物配租等多種創新方式服務人才資源。其中,人才公寓因裝修精致、配套齊全、租金低廉等優勢,而逐漸受到高質量人才的青睞。
據統計,2020年,西安累計引進各類人才1.17萬人,其中博士1296人、碩士3159人。而西安市采取集中新建、長期租賃等方式,籌集政府人才公寓4877套,為處于過渡期的高質量人才安居樂業創造了暖心福利。
既有進步也有差距。記者注意到,上海作為國內最早建設人才公寓的城市,不僅在產業園區、商務區推出人才公寓,目前正通過租賃農民房屋改造鄉村人才公寓等形式,探索多元化形式“加碼”人才公寓建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案委員會主任王寶成認為,人才公寓建設對于吸引高素質人才扎根大西安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要真正引來留住人才,凾需針對不同層級人才的差異化住房需求,多措并舉,分層級、多渠道全力滿足人才多樣化的住房需求。
在調研中,西安青年薛波向記者表示,由于剛參加工作不久,還不具備買房實力,不得不選擇商業租房,但由于住房租賃企業管理不規范,自己多次遭遇虛假租賃廣告、中介“爆雷”跑路等不堪經歷。“如果能租到一套既省心、又性價比高的房子,能讓我們騰出更多精力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調研組了解到,西安作為高校聚集區,每年近30萬大學畢業生,有超過15萬畢業生留在西安就業,加快培育和發展租房租賃市場已成為解決新市民、新畢業大學生階段性住房的重要途徑。為此,調研組建議推動住房租賃法律法規的立法進度,完善住房租賃政策體系建設。推動住房租賃財稅優惠政策落實,有效降低住房租賃建設營運成本,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住有所居 給住房租賃“添把柴”
隨著音樂舞動的中年人、推動嬰兒車的年輕母親、健身器材上鍛煉的老者……當走進寶雞市金臺區金河尚居小區,調研組看到小區廣場上一片樂活宜居景象。這里是寶雞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區之一,占地273畝,建有高層住宅39棟、7504套,戶型建筑面積45-60平方米。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方便小區居民的生活,當地政府不僅注重水、電、氣、暖配套設施建設,配建了小學、幼兒園、綜合市場等,同時還專門在小區門口增設了五條公交線路,便于小區居民上下班和日常出行。“住得舒心不舒心,看看租戶臉上笑容就知道了。”調研組稱贊道。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在寶雞市渭濱區龍山雅居小區,63歲的劉月仙向調研組坦露,自己是一位“失獨”母親,在她入住一室一廳的公租房后,不但低廉的租金幫助她減輕了生活負擔,在社區工作者的關懷鼓勵下,還讓她逐漸走出傷痛的陰霾、過上了充實的退休生活。
“社區老年租戶較多,要想辦法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區不僅在日常關注老年人健康,并定期開展健康講座、免費義診等活動。此外,小區還設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社區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等日間托養服務。
令調研組沒想到的是,小區還“操心”起青年人就業問題,為了提升小區居民就業創業能力,小區不定期組織開展烹飪、編織、辦公自動化操作等技能培訓,還定期組織招聘會,并利用小區微信群實時推送市區重點企業招聘信息,提升居民就業率。
據了解,截止2020年底,寶雞市共建設公共租賃住房8.91萬套、經濟適用房0.69萬套、限價商品房1.03萬套,全市形成了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租賃補貼以及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棚改安置房共同構成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有效解決了城鎮中低收入群體住房難問題。
尋找差距短板,梳理“痛點”“堵點”,調研組發現,寶雞作為四線城市,受客觀條件制約和人口凈流出影響,在還存住房保障體系房租賃需求不足,公租房項目還款能力不足等問題。為此建議,加大公租房保障服務范圍、力度,加強對公租房項目資金支持。
看到寶雞市公租房欣欣向榮的發展現狀,省政協委員張力在欣喜的同時,又回憶起對新加坡公租房的見聞,“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新加坡國民都住在公租房,不僅現實了居者有其屋,還有利于盤活存量房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省政協提案委專職副主任高小青也點頭贊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不必為了一套商品房掏空‘六個錢包’。”她認為轉變百姓傳統住房消費觀念是關鍵,并建議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助力房租賃市場培育和發展。
李曉東表示,培育和發展健康的住房租賃市場有利于平抑房價,改善民生;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城市活力;有利于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消費結構,促進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一定要著眼長遠發展,凝聚各方資源要素,整合各級力量共同推進我省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記者 趙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