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牛小寧 實習記者 羅浩
“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抓好小水電站退出、尾礦庫治理等,推進秦嶺生態系統修復,扎實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8月11日至12日,寶雞市政協主席何存貴在市政協“全市秦嶺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專項民主監督調研時,為助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產業發展建言。
巍巍大秦嶺,是關中城市群的天然生態屏障。寶雞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總面積約0.75萬平方公里,占全市行政面積的41.33%,約占全省秦嶺面積的12.9%,涉及太白縣、鳳縣全域和渭濱區、陳倉區、高新區、岐山縣、眉縣部分區域。如果說渭河是寶雞的“母親河”,那么秦嶺就是寶雞的“父親山”。
對于秦嶺生態保護工作,寶雞市政協關注已久。早在去年寶雞市兩會召開前夕,市政協就圍繞全市秦嶺生態保護現狀、長效機制建立落實、生態修復及有效開發利用等情況開展了視察。在初步掌握了全市秦嶺生態保護工作的第一手資料后,今年市政協再次將協商議題選定在秦嶺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上,深入太白縣桃川鎮昊鑫水電站、桃川藍莓和冰葡萄基地,陜西震奧鼎盛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現場、十里店鳳椒農業公園等地,對秦嶺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重點項目建設等情況進行民主監督調研。
筑牢高質量發展生態底線
太白縣地處秦嶺腹地,全域處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內,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水能資源豐富,是全省重點水源涵養區。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太白縣境內先后建設小水電站28座。
近年來,寶雞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守生態底線,轉變發展方式,調優經濟結構,走出了一條生態立市、綠色發展之路。在桃川鎮吳鑫水電站拆除現場,寶雞市政協委員、太白縣政協主席秦斌說,自秦嶺生態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太白縣已拆除小水電站22座,正在拆除1座,已退出4座,已完成整改1座。
在位于鳳縣的陜西震奧鼎盛礦業有限公司乾溝尾礦庫現場,調研組了解到,鳳縣境內礦山眾多,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較大。自《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以來,鳳縣加快推進全縣27座尾礦庫的安全風險治理工作,8座尾礦庫的閉庫工作正在有序開展。據寶雞市發改委副主任、市秦嶺辦主任楊明寬介紹:“截至目前,全市81座小水電站已完成整治80座,其中已拆除65座,已退出2座,居全省前列。全市秦嶺區域36個礦山已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5個、省級綠色礦山3個,鳳縣成功創建全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
在加快推進秦嶺生態保護力度的同時,寶雞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拓寬。太白縣以綠色生態為核心全力打造特色農業、全域旅游等綠色產業,大力發展高山蔬菜、藍莓及冰葡萄種植和中蜂養殖、食用菌產業等,構建了菜莓互補、果藥并行、文旅融合的生態產業發展格局。而鄰縣鳳縣則在綠色轉型發展的基礎上,圍繞新材料、循環利用、生態農業、紅色旅游等新興產業領域,以高質量項目為支撐,全力促進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要加強水源地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持續抓好突出問題整改,健全常態化長效保護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秦嶺生態環境恢復。”寶雞市政協農業農村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曹乃生在調研時建議。
在鳳縣十里店鳳椒農業公園,寶雞市政協委員、鳳縣政協主席劉諄站在一棵花椒樹旁,欣喜地向調研組介紹,眼前這棵掛滿果實的花椒樹就是她認領的。談及綠色產業發展,劉諄表示,鳳縣要聚力綠色轉型,培育壯大生態產業,持續做強名優農特產品,圍繞花椒、林麝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實施特色產業基地和示范園建設。
“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聚力綠色轉型 奮力追趕超越’總目標,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找準定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全市高質量、有效率、可持續發展。”何存貴在調研結束時強調,要增強保護意識,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上下聯動、協同發力,全力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