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譚茜)佛坪縣山大溝深,山地里多是“巴掌田”“雞窩地”,傳統產業發展受到的約束比較大。近年來,佛坪縣立足資源稟賦,通過“三變”改革,不斷培育壯大集體經濟,以香菇、赤松茸等食用菌為主導的產業逐步發展起來。如何才能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這不僅是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也牽動著佛坪縣政協委員的心。
蔣永雷是佛坪縣政協委員,因為工作原因,他常年堅守在基層一線,對村上的情況比較了解。在佛坪縣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他提出了《關于整合全縣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袋料香菇深加工包裝銷售的建議》的提案,并獲得立案。
與此同時,佛坪縣政協委員何宏剛立足本職崗位,結合實際調研情況,也提出相關提案,建議政府加強對食用菌產業的政策支持、技術支持,深入探索食用菌深加工、包裝、共享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不斷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提高村集體經濟效益。
不僅如此,佛坪縣政協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選準典型,解剖麻雀,到基層一線、到群眾身邊開展調查研究。自2020年12月以來,佛坪縣政協主席楊蜀瑩帶領相關部門,先后對全縣5鎮1街道27個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個體經營主體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實地察看、同管理人員交談、與鎮村干部座談等形式,找問題、析原因,聚焦食用菌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找藥引、開藥方,最終形成了數據翔實、問題準確、建議精準的調研報告,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助力全縣食用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集眾智、聚合力,佛坪縣政協以為民盡責的情懷,深入調研,積極建言,助推縣域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已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許多“金點子”已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舉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